金庸

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2018年11月12日下午4至6点设置吊唁册,让公众作最后致意。
►(41篇诗文) 

人物生平

  1924年3月10日,金庸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祖籍江西婺源(古徽州)。家世系浙江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

  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1937年(另一说1936年),金庸从袁花龙山学堂(现袁花镇中心小学)毕业,同年考入嘉兴中学(现嘉兴一中),离开家乡海宁。

  1938年,日军攻到浙江,嘉兴中学千里南迁至丽水,金庸进入省立联合中学初中部。

  1939年,读初中三年级的金庸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1941年,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被其开除,校长张印通介绍他转学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

  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后在中央图书馆挂职,阅读大量书籍。

  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乡,曾在杭州《东南日报》暂任外勤记者。

  1946年,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同年秋天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毕业后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

  1955年,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并在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拟写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1956年,在《香港商报》全年连载《碧血剑》。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同年在自办的《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

  1972年,宣布封笔,退出侠坛,之后对其以往的武侠作品开始修订工作。

  1973年春,金庸应台湾地方政府之邀前往台湾,并与蒋经国见面会谈。文革结束后,金庸在1981年与1984年来到中国大陆访问,并先后在北京与邓小平和胡耀邦会谈。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1985年至1989年,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1988年,金庸与查济民提出了“政制协调方案”(又称“双查方案”、主流方案)。 

  1989年,金庸辞去基本法草委、咨委职务,结束了从政生涯。同年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下社长职务,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同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上市后,他退出报业管理层。同年明报企业上市,金庸任董事长并签订三年服务合约,与于品海达成协议由智才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

  1993年,两会期间赴北京访问,并获江泽民接见。同年4月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更将明报集团售予于品海,宣布全面退休。

  1994年,金庸返乡参加嘉兴一中90周年校庆并于嘉兴高专兴建“金庸图书馆”。图书馆落成后再斥资1400万在西湖兴建“云松书舍”,供个人藏书、写作和与文友交往雅集之用。同年10月,北京大学聘请金庸先生为名誉教授。

  1995年,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1996年秋,当“云松书舍”落成后,金庸改变初衷,毅然捐出斥巨资兴建的书舍,现已成为杭州的新旅游景点,内藏金庸作品及手迹陈列室等。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

  2007年11月,应邀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主持讲座,题目为《中国历史的大势》,并出任港中大文学院荣誉教授。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2010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

  2011年,国立清华大学授予金庸名誉博士学位院士。

  2014年3月10日是金庸的九十大寿,于是各个领域纷纷为金庸先生庆生,有武侠迷手抄840万字贺寿。

  2015年,金庸授权北京市西城区非遗保护中心,将《鹿鼎记》改编为评书,由“连派评书”唯一继承人连丽如及其弟子播讲。

  2016年3月,金庸过92岁寿辰,马云带领淘宝众筹祝寿。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

几番得要打你,莫当是戏,

咬咬牙,我真个打,不敢欺。

才得打,不由我,又沉吟了一会。

打轻了你,你又不怕我。

打重了,我又信不得你。

罢,冤家也,不如不打你。

()

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目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来生前。

山门一笑无拘拟,云在西湖月在天。

()

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

佐汉开鸿举,屹然天一柱。

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

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

重阳起全真,高视仍阔步。

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

妄迹复知非,收心活死墓。

人传入道初,二仙此相遇。

於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

()

为人切莫用欺心,举头三尺有神明。

若还作恶无报应,天下凶徒人吃人。

()

西湖清且涟漪,扁舟时荡晴晖。

处处青山独往,翩翩白鹤迎归。

昔年曾到孤山,苍藤石木高寒。

想见先生风致,画图留与人看。

()

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

且自逍遥没人管。

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

风骤紧,缥缈风头云乱。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梦里真真语真幻。

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

胡涂醉,情长计短。

解不了,名疆系嗔贪。

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

()

浩浩愁,茫茫劫。

短歌终,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

一缕香魂无断绝。

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

雁霜寒透□,正□月云轻,嫩冰犹薄。

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靓妆难学。

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著,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後园林,水边楼阁。

瑶池旧约,麟鸿更仗谁托。

粉蝶儿只解寻花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但伤心,冷淡黄昏,数声画角。

()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寒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

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