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衣萍

章衣萍

章衣萍(1902—1947),乳名灶辉,又名洪熙,安徽绩溪人。幼年人蒙堂馆,1908年赴潜阜读书后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1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北大毕业后,在陶行知创办的教育改进社主编教育杂志,上海大东书局任总编辑,与鲁迅筹办《语丝》月刊,系重要撰稿人。1928年任暨南大学校长秘书兼文学系教授,抗战后任成都大学教授,南社和左翼作家联盟成员。著作甚丰,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学术著作、少儿读物、译作和古籍整理等20多部,为现代作家和翻译家。另有同名漫画编辑。
►(20篇诗文) 

人物生平

  章衣萍1902年生。17岁时由南京去北京听课。这是因为有胡适的背景,当时胡适在北大任教。

  这时的章衣萍并无资本,但很狂傲,常和一些穷哥儿们在一起胡闹,喝酒骂世,很有一点笑傲江湖的味道。胡适看不过去,便让章衣萍给自己打工。其遂以胡适“秘书”自居,在言谈之中,也以“我的朋友胡适之”引为自豪。

  章衣萍的过人之处是有胆量,讲义气。当时小同乡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在文坛引起风波,章衣萍出来打抱不平,和胡梦华干将起来,时被鲁迅所发现;日后他又把张耀翔骂了一通,再次得到鲁迅的激奖。这就有了和鲁迅来来往往的机遇,于是也就成了名人。这时他与女友吴曙天,同是《语丝》的撰稿人。

  1925年,章衣萍的成名作《桃色的衣裳》问世,据说这是由吴曙天的那件粉红色的衣裳而激发灵感写成的,很有韵味。章衣萍也很得意,自称文章第一流。

  抗战时期,章衣萍来到成都,投奔了当地的军界人士。1937年,其出版一本旧体诗词集《磨刀集》。他自己解释说,这是因为“予来成都后,交游以武人为多,武人带刀,文人拿笔。而予日周旋于武人之间,磨刀也不也。”这似乎说明他在军界混的不很得意。

  之后,文坛上很少提到他的名字。1946年3月,因脑溢血逝于成都。一代才子也就从此销声匿迹。

暮雨滴成愁。愁上心头。一生烦恼为风流。总是相思添病也,病也堪羞。

人在短桥头。私愿难酬。夜深何事倚高楼。雪里偕行浑似梦,梦也难留。

()

独倚危栏看日暮。郎似清风,侬似风中树。三月相思无着处。

夜深踏遍吴淞路。

月下海边羞独去。水色潮声,总是伤心处。欲唤白云来共语。

天寒云散难留住。

()

愁看和风拂柳叶。芳草青青,好是春时节。几处野花香不绝。

怀人总苦相思结。

懒听黄鹂闲弄舌。有限人生,底事长离别。无奈江流隔南北。

浮萍岁岁身为客。

()

郎是浮云侬是絮。恼人彻夜萧萧雨。倚枕望郎来。郎来笑口开。

温怀热笑靥。锦帐迷蝴蝶。不觉漏声残。晓风拂面寒。

()

莽莽天涯。那有知音者。梦里人儿何处也。满目离愁难写。

白云摇曳空中。心随云去西风。不会涂脂抹粉,居然巾帼英雄。

()

又无端临风惆怅,为谁海边留住。半年总做淞江梦,恼煞深宵风雨。

君记取。是瞒了那人,来诉匆匆语。无量辛苦。看浊浪连天,痴心万缕,暗逐离鸿去。

红衫客,人儿媚妩如故。我来休怨迟暮。一往深情空痴绝,见也无从细诉。

人难住。叹别离不忍,车上劳延伫。低声细诉。愿绝业成时,与君奔走,天涯日出处。

()

东北战云日睥睨。大好山河,多少伤心事。南渡诸公昏欲死。

神州处处哀鸿泪。

风冷心酸难买醉。如此人间,那有和平地。将士头颅枪炮里。

遥闻战鼓雄心起。

()

夜夜深闺伴凤城。灯前月下总难分。悄无人处唤亲亲。

战士高歌空忆曲,辉煌红烛看新人。多才多艺女儿身。

()

梦中几见孤高影。寒夜薄衾冷。年来生怕说风流。不是风流底事泪常流。

对灯难寐添愁绪。有恨无人语。好花早向战旗红。怎奈红旗流血遍江东。

()

十里红尘无着处。秋到江南,老尽江南树。岁岁重阳苦病累。

看花总被重阳误。

孤傲心情谁共语。独看白云,懒与俗人住。夜夜梦魂何处去。

梵王渡畔行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