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年残秋偶作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
我已惊骇这肃杀寒秋来临大地,怎敢违心地用笔去赞美春天的温煦呢? 我置身于广漠的人世间百感交集,在华北危急之秋大批官员竟然纷纷逃离。 衰年欲隐居江湖却无以生息,梦里欲上天却由云空坠落浑身寒栗。 倾听鸡鸣偏是寂然无声,起身望天只见星斗已呈横斜(天快亮样子)。

亥年:乙亥年,即1935年。 残秋:秋末冬初时。 秋肃:秋天的肃杀之气,使草木凋零。 春温:春天的温暖。 尘海:广大的人世。 苍茫:广远迷茫。 沉百感:沉指深沉,言百感交集。 金风:秋风。 走千官:无数官员在逃跑,指国民政府的大批文武官员从河北省撤走。 菰(gū)蒲尽,表示老了无处可归。菰蒲,都是水草。 空云:空中云里,高处不胜寒,所以感到齿发寒冷。 竦(sǒng)听:伸直身子倾听。 荒鸡:夜里啼的鸡。《晋书·祖逖传》:“逖与司空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阒(qù)寂:静寂。 星斗:指北斗七星。 阑(lán)干:横斜的样子。北斗横斜,指天快亮了。《古乐府·善哉行》:“月落参横,北斗阑干。”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七月》:“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

《亥年残秋偶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赠与好友许寿裳。这首诗首联写作者所处环境之艰险,恐怖之惊人;颔联言心情之抑郁,国事之蜩螗;颈联状生死之无地,心境之寒栗;尾联虽言“闻鸡起舞”而不能,一但终见北斗阑干,曙色冉冉。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深沉,意境宏远,对仗工整,词句凝练。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猜你喜欢

怆怆绪独兴。

祁祁族云布。

严气集高轩。

稠阴结寒树。

日月谬论思。

朝夕承清豫。

徒藉小山文。

空揖章台赋。

()

年华蔼芳隰,春溜满新池。促赏依三友,延欢寄一卮。
鸟声随管变,花影逐风移。行乐方无极,淹留惜晚曦。

()

昆明波涛南纪雄,金碧滉漾银河通。平吞万里象马国,直下千尺蛟龙宫。

天外烟峦分点缀,云中海树入空濛。乘槎破浪非吾事,巳斩鱼竿狎钓翁。

()

寂历古关道,早秋生晓寒。

空蒙朝雨细,憔悴客衣单。

事逐烟鸿远,情随雪鬓闲。

萧萧倦游意,天际路漫漫。

()

二妙凋零笔法空,忽惊云海戏群鸿。

清诗不敢私囊箧,人道黄门有父风。

()

高阁中天亘綵虹,坐看庭树起秋风。相臣载酒空山里,供奉题诗别馆中。

肃肃远瞻鸿羽集,呦呦尚想鹿鸣同。纤云不动凉生席,一夜天瓢雨洗空。

()

花圃萦回曲径通。小亭风卷绣帘重。秋千闲倚画桥东。双蝶舞馀红便旋,交莺啼处绿葱珑。远山眉黛晚来浓。

()

不向东篱嗅落英,相呼相唤本同声。不知草木缘何事,也作人间儿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