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云素师移居虎坊桥长歌志贺(甲申)

叶云素师移居虎坊桥长歌志贺(甲申)
虎坊桥西人塞涂,来看农部移新居。
农部先生古之儒,三十为郎今白须。
研山安榻十载馀,官贫不能偿屋租。
一枝未许莺将雏,韩城有宅城南隅。
旧庄恰好谋新畲,古苔三尺手自锄。
左桃右竹密复疏,斗室旷如天地初。
奇石巧琢山骨癯,冻云无根青不枯。
月窥窗纸烟覆庐,清梦不减郎官湖。
人言先生一钱无,谁知其富兼京都。
不见移家先移书,琳琅压倒双轮车。
马驮不足继以驴,背负箧笥长须奴。
前街后街行贯鱼,众星移舍连斗枢。
八万卷过秀水朱,甲乙丙丁无差殊。
屋三十间堂室厨,人与书各分区区。
先生有德德不孤,古今事如发在梳。
心细足偿书中逋,长年家无隔日储。
不改其乐水与蔬,独抱一编坐咿唔。
午热不废丹黄涂,天怜先生诵读劬。
苦井忽涌清凉珠,取之一瓢煎茗炉。
鹤来听茶步廊虚,小啜已足清风徐。
我问奇字朝提壶,升堂颇愧韩门徒。
惟有一事穷相如,长歌当作移家图,日下旧闻或补诸。
()

陈沆

陈沆(hàng)(1785~1826)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二十四年(1819)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清道光二年(1822),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道光六年(1826)。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猜你喜欢

国事勤玄塞,将军跃紫骝。都门一发迹,千里去悠悠。

大漠风多逆,长城水不流。功成何用赏,骨立视封侯。

()

自昔称吴蜀,芳鲜尚未真。

于今盛闽粤,冠绝始无伦。

地占群山秀,时先百卉春。

()

红叶攒天,烘得柴门如醉。板桥南、昏鸦成队。遥村界得寒林碎,一派疏罾,更绕遥村背。

夕照炫红黄,半陂明晦。且停船、荻花以内。被沙禽唤起西风,激千层银沫,乱把晴矶碓。

()

山空水净竹娟娟,玉砾金沙自炯然。宿鹭惊窥潭底日,潜鱼翻动水中天。

()

暮雨银河洗,微凉绣幕招。月钩金挂翠云绡。正是新秋第一、好良宵。

扇懒流萤扑,香残宝鸭烧。倚楼何处学吹箫。闲看一庭花影、上林梢。

()

萍叶将圆,桐华飞了。雕梁不见乌衣到。想应春在五侯家,东风怕拂寒闺草。

归计苕苕,禅心悄悄。帘前莫问花多少。试将杯酒饯春愁,从今别向修蛾绕。

()

靡靡轻薄子,沓沓肩相摩。营营樊中蝇,扑扑火上蛾。

趋利不顾生,是非搆谗邪。所得不既少,所丧良已多。

凄风遍大野,不久当如何。

()

论交乡里各儿童,三纪相看两鬓蓬。

孤宦无资元附骥,故人得意近乘骢。

秦仪面激殊今日,管鲍心知有古风。

归兴严程何太急,片时车马复西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