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 舟中感旧

永遇乐 · 舟中感旧
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秾李还销歇。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西山在、愁容惨黛,如共人凄切。
()
桃花依旧含笑开放,燕子也仍然翩翩起舞,这种春天的景色已经多年没有看到了。那些再度出仕的人,重又出仕新朝,这些往事都不堪再提起了。在近水夕阳的残照下,宝剑化龙归去,壮志未酬,踪迹杳然,在这巨变中,流尽多少英雄泪血。江山依旧,但事业未成,无以报国,只留下千古遗恨,一切繁华、豪情都抛开吧。 当年名噪一时的黄金台、白玉楼,如今夜夜只能留住明月而显得分外冷落。垂杨像黄金缕般的枝条在春天的时候是鹅黄嫩绿的,你休要笑它现在成了枯杨断柳。那秾桃艳李。所有的粉白黛绿都不见了。世事的无常就像天上的云彩幻化不定,人生就像那随风飘去的柳絮,所有的盛衰兴亡都交给那群失群断侣的哀猿去悲泣了!那北京城外的西山依旧在那里,但是西山的景色已经失去了旧日的光彩,黯淡无光。它好像和我一样为这国破家亡悲哀、凄切!

永遇乐:词牌名,始创于柳永,双调一百零四字,有平仄两体,上下片各十一句四韵。 前度刘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山桃源洞遇到仙女。至太康年间,二人重回天台。后世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江令:隋江总先后仕南朝梁、陈、隋三朝,仕陈时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 龙归剑杳(yǎo):《晋书-张华传》载,张华望丰城有剑气,乃以雷焕为丰城令,焕掘得双剑,一与华,一自佩。张华与雷焕死后,焕之子持剑经延平津,剑从腰间跃出堕水,但见化为二龙而没。后用“剑化”比喻人离世。 一瞬:一眨眼,比喻极短的时间。 抛撇(pāopiě):抛开;丢弃。 白玉楼:传说唐诗人李贺昼见绯衣人,云“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遂卒。后因以为文人去世的典故。 黄金台:古台名。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北易水南。相传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 秾(nóng)李:华美的李花。 销歇:衰败零落。 断猿:孤独悲啼之猿。 西山:山名,北京市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拒马山,西北接军都山,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惨黛(dài):谓愁眉。黛,可供画眉的青黑色颜料,借指眉。

《永遇乐·舟中感旧》是清代词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舟中行旅感叹怀旧的词作。词的上片感叹故国的豪华眨眼间抛尽,下片抒发因故国覆亡而愁苦沉郁的心情。词作主要通过景物、山川和典故来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不无悲壮之语,但更多的是悲咽凄切,采取引而不发、含而不吐的表达方式。

徐灿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猜你喜欢

将军壮年不可羁,走马直上长安西。腰间白羽净如雪,数肋笑射双狻猊。

省中大舅汾阳子,文采风流重当世。两家勋业冠麒麟,晚学王郎更相似。

去年引见蓬莱宫,云衣跪捧瞻天容。归来三军尽呼舞,葛巾羽扇生清风。

将军谈兵用儒术,幕下书生剑三尺。槐阴满地绿如山,醉抚桓筝看空碧。

()

暮色上西岭,苍然满平楚。落照四山昏,天阙翠可睹。

楼阁郁参差,岚气翳复吐。云外度钟声,烟中识樵语。

回首窅茫茫,江流自终古。

()

桃符星帜漫争妍,万里寒云裹綵烟。海上风波殊不靖,岭南梅信况迟传。

釐分诗稿三叹息,拥对萤屏一惘然。稍喜芸窗闾市近,箫韶递奏太平年。

()

西峰高且峻,下有祈灵祠。来游适公暇,细和梁翁诗。

()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

秋气重阳故故深,临栏极目一披襟。

紫萸黄菊常年事,冷雨凄风此日心。

节物将迎人易老,尘埃追逐我难任。

笑驱万虑归何有,独自低头课楚吟。

()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

道在宁谋食,时清不虑贫。弟兄三俊彦,天地一閒人。

揽镜菱花晓,开尊竹叶春。文成五色锦,采采濯芳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