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村楼记

见村楼记
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之将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
中丞游宦二十馀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其后,每迁官辄随,历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昧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卜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有楼翼然出于城闉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田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日见村。
余间过之,延实为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者,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怆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与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今两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
昆山治城的护城壕,有人说就是古时候的娄江。但是娄江已经堵塞,把没有水的护城壕当做古时候的江,不一定是对的。吴淞江从太湖的西面而来,向北,好像将要流入县城。在离县城不到二十里的地方,河水蜿蜒曲折,终于向东流入了大海。江将要向南流的时候,向北折流就成了新洋江。在新洋江东面几里,有个地方叫做罗巷村,已经去世的好朋友李中丞的祖先居住在这里,所以他自号为“罗村”。 李中丞在外做官二十多年,(他的)小儿子延实,是在江西南昌的官署中出生的。这之后,中丞每次调动官职的时候他总是追随着父亲,到过山东、河南、湖南、湖北一带,从泰山、嵩山、庐山、衡山,到潇水、湘水、洞庭湖中的江洲岛屿,延实没有不熟知的。只是对于罗巷村,出生以来还不知道它。中丞去世以后,延实选择居住在县城的东南门内的金潼港。有一座楼的檐瓦像鸟翅一样翘着,凸显在城门外地曲城之上,它向前俯瞰隍水,向三面遥望,都是吴淞江畔的田野。水塘港口纵横交错,田埂蜿蜒如画,掩映着远近的村落。延实每天在楼中燃香、洒水清扫、读书,并且把这座楼称为“见村”。 我偶尔路过这里,延实都为(我)准备饭菜。想起以前和(他的父亲)中丞一起游赏,经常到他以前那座叫做南楼的居所,一起喝酒,讨论文章,时光流逝,一转眼已是二十四年,想不到竞已是生死永隔。今天独自对着他的儿子吃饭,久久地感到悲伤痛惜。城外有一座桥,当年我常和中丞出城,拜访老朋友方思曾,他有时不在,我们一起靠着栅栏,常常等到黄昏,才遗憾失意地回去。现在他们两个人都已去世,而延实的这座“见楼”,就是方思曾以前的居所,我内心怎么能没有触动感慨呢?中丞从小的时候骑着马入城,来往扫墓和过年的时候到郊外嬉戏游玩所经过的道路,都还可以一一指出。孔子年少的时候不知道父亲被埋葬的地方,有出殡时牵引灵柩的人的母亲知道并且告诉了他。我可以做牵引灵柩的那个人的母亲吗? 延实既然可以不忘记他的先人,好似水思源、木思根般久久不忘根本,以庄重的态度思念故园,以悲伤失落的心情怀念着逝去的父母和祖先。从古至今的大臣的子孙中,年少丧父却能自强不息、有所建树的,正史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延实是在以他们为榜样勉励自己罢了。

隍:没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 李中丞:李宪卿,昆山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所以作者称其为中丞。 官廨(xi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 闉(yīn):古代城门外层的曲城。 方思曾:昆山人。明嘉靖十九年举人,是归有光的好友。 挽父:出殡时牵引灵柩的人。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猜你喜欢

七均师无声,五和常主淡。

芸芸观此归,一德贯真滥。

梦临秋江水,鱼虾避窥瞰。

明月本无心,谁令作寒监。

()

窗暗灯花结,帘疏露气浮。晚来城上角,吹断一天秋。

()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余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踏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

往岁南中不见雪,今年吴地雪偏浓。繁华转逐冰心冷,瑞色还疑锁甲同。

湖海看来元复旦,江山战后渐成翁。穆王此际犹巡狩,黄竹歌词总漫工。

()

大江以乐,岁屡弗康。

民病未苏,正兹忧惶。

一雨六旬。巨浸汤汤。

我告上帝,是祈是禳。

我来宿斋,室名朝阳。

顾瞻斯名,与我心当。

天告我兆,劂应果彰。

朝阳一升,阴沴伏藏。

众不归壑,殃转为祥。

民奠攸居,岁保金穰。

耄倪载咏,喜气洋洋。

匪我颛蒙,能动上苍。

赖我诸友,冈或怠荒。

斋事孔明,纯诚是将。

上帝昭桥,随此瓣香。

我勉诸友,秉德日疆。

朝阳在我,自然发光。

阳复之始,养而勿伤。

常如对帝,中正斋庄。

乃保终吉,以活吾氓。

稍或安肆,冈念作狂。

政刑弗谨,号令弗臧。

天非可恃,祥覆为殃。

敬之敬之,斯须勿忘。

既以告友,抑以自防。

()

萧曹笔削宏楷模,良平智略吞万夫。巍坛既登跨下士,贡帐谩悦骊山徒。

龙争虎斗爪牙备,刘怯项勇天渊殊。鹿虽未果死谁手,鼎已潜知开汉图。

将军最先得所托,亭长之外无贞符。逸群拔萃一人耳,屠城斩将群雄俱。

鸿门直入缓危急,虎口仅免才斯须。宴安鸩毒寤主意,排闼紫禁当前驱。

奋身不顾但爱死,婴鳞未了仍编须。帝虽寡恩少善后,吾宁守义如厥初。

匈奴无故遗嫚书,在廷如堵方嗫嚅。将军裂眦不愿馀,请十万众行匈奴。

不知十万行匈奴,果与卫霍功何如。

()

病不禁茅柴酒,寒添着木绵裘。

寄语斜川鱼鸟,先生改日来游。

()

初隐灵芝处,终逃小橘中。

谁言秦法密,网不得商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