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 尊前一曲歌

卜算子 · 尊前一曲歌
尊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
《卜算子》,非深于情思者,绝无如此深刻。非工于描写者,绝无如此自然。 这首词类白乐天《琵琶行》,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尊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種種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 。「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乐天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在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 」。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 」,好象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乐天《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在抒情,妙在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 ,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杜安世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猜你喜欢

屡出专戎阃,遄归上政途。

勋劳光竹帛,风采震羌胡。

签帙新藏富,园林胜事殊。

知公僊去日,遗恨一毫无。

()

沙路无泥地侧金,满园香雪照琼林。一枝带雨樽前看,还是去年寒食心。

()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

赏心乐事巧相违,清坐持枚学数扉。

雁足不来空燕雀,鴒原何在叹蠨蝛。

开怀对酒祛愁破,缓步看灯踏月归。

万里投荒真细事,频年不得戏莱衣。

()

南坛将十里,节候届春分。驾拂苍龙气,旗翻白鹄云。

金鍪环七萃,玉勒控千群。再睹胼胝后,教人四体勤。

()

讯毗陵、乌衣甲第,投闲正属雄思。金鳞直透千重网,霞气赤城遥驶。

良健矣。好不涉程途,幻出莲花水。名山社里。怪采菊狂生,蜉蝣晋宋,亲执远公袂。

情偶结,乐土移归瘠里。溪田雀啄香米。儒门淡泊相传久,那得无人飙起。

奇特事。本李耳衔杯,却见瞿昙醉。逢场曰寄。贵出匣吹毛,弥天伎俩,重把马驹繫。

()

暂辞城郭去,杳杳入藤萝。海气连空迥,岚光拂树多。

鸟啼山客醉,叶动野猿过。向夕闻清磬,其如客思何。

()

昔余过稚齿,从师昧知奥。徒怀利物心,不获藏身宝。

曳娄一缝掖,出处劳昏早。醒醉迷啜哺,衣裳辨颠倒。

忠诚贯白日,直已凭苍昊。卷舌堕谗谀,惊波息行潦。

衰禽识旧木,疲马知归道。杨柳长庭柯,兰荃覆阶草。

旌旄光里舍,骑服欢妻嫂。绿鬓绝新知,苍须稀旧老。

冠緌身忝贵,斋沐心常祷。笙磬谅谐和,庭除还洒扫。

栖迟还竹巷,物役浸江岛。倏忽变星霜,悲伤满衷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