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 尊前一曲歌

卜算子 · 尊前一曲歌
尊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
《卜算子》,非深于情思者,绝无如此深刻。非工于描写者,绝无如此自然。 这首词类白乐天《琵琶行》,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尊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種種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 。「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乐天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在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 」。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 」,好象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乐天《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在抒情,妙在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 ,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杜安世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 ,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猜你喜欢

石城为虎此为龙,都邑无如此地雄。

万壑千岩皆拱北,三江七泽尽朝东。

埋金依旧祥光现,凿浦仍前地脉通。

吴晋六朝尝已验,如今留钥比关中。

()

西风渐急早寒严,晓露俄晞日在檐。满鼎松声烹活火,半钩花影捲疏帘。

菊黄又报秋期近,发白空惊老态添。未得山中觅茅屋,去修丹灶养红盐。

()

胜如城外宅,花木拥檐前。

一雨晚时过,群峰翠色鲜。

採荆烹白石,接竹引清泉。

车马长无到,逍遥乐葛天。

()

片月挂高岭,我行至其巅。

举手欲搅撷,恐惊乘鸾仙。

菲菲桂香动,肃肃露脚寒。

北斗已到地,南斗犹阑干。

但闻浮黎音,来从始青天。

大星与之俱,晓色明旗旛。

素烟渺陆海,中有人所寰。

想见地上友,启明膏火煎。

星落玉宇白,日生绮霞丹。

冰轮未肯去,相看尚团团。

()

千金不惜买新声,赢得风流老更成。

银瓮葡萄浮腊蚁,金屏窈窕啭春莺。

香凝宴寝频开席,花暗闲房合度笙。

夜燕未终宾客醉,莫将明烛照华缨。

()

销尽铅华自可怜,樽前歌舞总寒烟。虎丘冢冷馀青草,燕子楼空委翠钿。

风过竹声疑解佩,春传莺语想当筵。芳魂东逐罗浮近,一枕梅花入梦仙。

()

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唯应杜紫微。

君有君恩秋后叶,可能更羡谢玄晖。

()

锦鞯朱弦瑟瑟徽。玉纤新拟凤双飞。缥缈烛烟花暮暗,就更衣。
约略整环钗影动,迟回顾步佩声微。宛是春风胡蝶舞,带香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