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 七十列传 · 老子韩非列传。两汉。司马迁。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说难曰: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此之不可不知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强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论细人,则以为粥权。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乃后申其辩知焉。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伊尹为庖,百里奚为虏,皆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伯阳立教,清净无为。道尊东鲁,迹窜西垂。庄蒙栩栩,申害卑卑。刑名有术,说难极知。悲彼周防,终亡李斯。
藏室:国家的藏书室。即国家图书馆。 适:往,到……去。 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时:机会,时运。驾:坐车,引申为外出去做官。 蓬累而行:像飞蓬飘转流徙而行,转停皆不由已。蓬,一种根叶俱细的小草,风吹根断,随风飘转。累,转行的样子。 贾:商人,古代指坐商。深藏若虚:隐藏其货,不让别人知道,好像空虚无物地样子。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露锋芒。 态色:情态神色。淫志:过大志向。淫,过分。 罔:捕具。同“网”。 纶:钓鱼的丝线。 矰:系有丝绳,用以射鸟的短箭。 道德:此指道家学派的术语。道,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宇宙的精神的本原。德,宇宙万物所含有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 自隐:隐匿声迹,不显露。无名:不求闻达。务:宗旨。 强:勉力。 莫:没有人。 或曰:有的人说。 有:又。 养寿:修养身心以求长寿。 “始秦与周合”三句:《索引》按周秦二本纪并云“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又合,合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然与此传离合正反,寻其意义,亦并不相违。 然:是,是这样。 玄孙:曾孙的儿子。 家:居住。 绌:通“黜”,贬斥。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主张、原则不同,彼此不相商议、合作。语见《论语·卫灵公》。 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王弼注本《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魏源《老子本义》本第五十章)。这是主张缓和社会矛盾,让事物保持原状的保守思想。无为,一任自然,无所作为。清静,内心清虚明静,无所索求。 尝:曾经。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此引申为涉猎、研究。 要:要旨。本:根本、源头。 大抵:大略。率:通常。寓言:有所寄托或比喻之言。《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已,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渔父》、《盗跖》、《胠(qū,区)箧(qiè,怯)》;均为《庄子》中的篇名。 诋訿(dǐzǐ,底子):毁辱,诽谤。 《畏累虚》、《亢桑子》:均为《庄子》中的篇名。 属书:连缀文辞。离辞:犹“摛辞”,铺陈辞藻。 类情:描摹情状。 剽剥:攻击,驳斥。儒、墨:春秋战国时期两大著名学派,儒家和墨家。 宿学:博学、饱学之士。 洸洋:犹“汪洋”。水势浩大、浩渺无际的样子。这里形容文辞宏瞻,议论恣肆。恣:放纵无羁。适己:适合自己的性情。 器之:使用他,利用他。 使使:前一“使”为派遣,后一“使”为奉使命办事的人,即使者。币:古人对礼物的通称。泛指用作礼物的玉帛、马、毛皮、禽等。迎:聘请。 郊祭:祭祀天地。牺牛:用作祭品的牛。 食(sì,四):喂养。 衣以文绣: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衣,穿、披。 大庙:太庙,即宗庙。大,同“太”。 孤豚:小猪。《索隐》:“孤者,小也,特也。” 亟(jí,急):急、快。 渎:小水沟。 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 术:指法家的刑名法术之学。或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与手段。干:求取,指求官。 黄老:黄帝和老子。先秦儒家只谈尧舜,不提黄帝。道家为了和儒家争夺学术地位,把传说中比尧、舜更早的黄帝搬出来与老子并尊为道家的创始人,所以汉时有“黄老之学”的称呼。刑名:即实与名。法家主循名责实,以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刑,通“形”,指形体或事实。名,指言论或主张。 《申子》:已佚。《汉书·艺文志》有《申子》六篇。有《大体篇》保存于《群书治要》中,又有清人马国翰等辑本。 诸公子:贵族子弟。 归:归宿,引申为宗旨。 事:师事,随师求学 数:屡次,多次。书:奏章。谏:下对上规劝。 疾:痛恨。务:勉力从事。 执势:掌握权势。御:驾驭,控制。 举:提拔任用。浮淫之蠹:指文学游说之士。浮淫,虚浮淫夸。蠹,蛀虫。比喻像蛀虫一样危害国家的人。功实:注重功利而有实际贡献的人。 文:指儒家典籍,如《诗》、《书》等。 犯禁:违犯国家禁令。 宽:宽缓。指国家太平时期。介胄之士:指顶盔穿甲的武士。介,甲。作战时穿的护身铠甲。胄,头盔。 廉直:廉洁正直的人。 往者:以往的,历史上的。得失:成功和失败。 《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均为《韩非子》书中的篇名。 说:用话劝说,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具:完全、周详。具,通“俱”。 知:才智。说之:游说君主。 辩:口辩、口才。一说分析。明:阐明,表达。 横失(yì,逸):纵横奔放,无所顾忌。失,通“佚”、“逸”。 所说:游说的对象,主要指君主。 为:这里有博取、贪图的意思。 见:被看作。下节:品德低下。遇:待遇。陈奇猷《韩非子四集解》引刘师培曰:“‘遇’当做‘偶’,谓退与卑贱相偶也”。或谓“遇”疑当做“迩”。 无心:没头脑。远事情:脱离实际。 收:录用。 显:明显,引申为公开。 阳:表面上。身:指游说者自身。 阴:暗地里。 及:到,至。引申为涉及、牵扯。匿:隐藏。 过端:过失,过错。端,端倪,即刚刚有些迹象,而尚未昭著。按以下一段文字句序与今本《韩非子》有异。 善议:巧妙的议论。推:推导、推论。 周泽未渥:意谓交情还不够深厚。周,亲密。泽,恩泽,恩惠。渥,浓厚、深厚。语极知:把知心话尽其所有都说出来。极,穷尽。 德:功劳,功德。亡:通“忘”,忘记。 见疑:被怀疑。 得计:计谋可以实现。 与知:参予此事。 出事:做事。 也:疑当作“他”。盖形近而误。今诸本《韩非子》作“乃自以为他故。”他故,别的事情。 强(qiǎng,抢):勉强。 已:停止。 大人:达官贵族。此指在任重臣。 间已:离间君主与大臣的关系。 细人:地位低下的人。 粥(yù,育)权:卖弄权势。粥,通“鬻”,卖。 借资:借助别人的力量,以为己助。尝己:试探自己含怒的深浅。尝,试探。 径省其辞:说话简略,直截了当。径省,简略。 知:通“智”,智慧。屈之:使他遭受委屈。 泛滥:水势漫溢横流。比喻夸夸其谈,没有边际。博文:追求浮华之辞。 广(kuàng,旷)肆:谓谋虑远而放纵无所收束。广,通;“旷”,远也。肆,放纵。 草野:鄙陋粗俗。倨侮:倨傲侮慢。 务:要旨。 饰:粉饰,美化。 灭:遮掩、掩盖。 自知:自己认为高明。知,通“智”。 穷之:指使君主困窘、难堪。 多:推崇,赞美。 概之:压抑、限制他。概,古代量谷物时,用以刮平斗斛的器具。《管子·枢言篇》“釜鼓满,则人概之”。此是引申义。 异事:他事,另一件事。同计:与君主谋划相同。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谋划另一件事与君主计策相同,谋划他事等于谋划此事,可以不犯扬己之嫌,不掠君主之美。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另一个人与君主同德行,称赞那个人等于称赞君主,可以不露阿谀君主之迹。 无伤:没有害处。 拂悟:违逆,抵触。悟,通“牾”。 击排:攻击,排斥。 申:同“伸”。舒展,伸直。引申为施展。 旷日弥久:犹今语“旷日持久”,即多费时日,拖得很久。旷,荒废,费。弥久,很久。 明计:明白权衡剖析。致:达,得到。 直指:直陈,讲话无顾虑。饰其身:正其身。饰,修治,整治。 相持:指君信臣,臣忠君。 虏:奴隶。百里奚为虏的故事,《韩非子·难言》,又《难一》、《难二》,均及之,但语焉不详。《史记》卷五《秦本纪》说他原为虞国人,晋献公灭虞以后,他被俘虏,做了秦穆公夫人即晋公子夷吾的姐姐的陪嫁臣到了秦国,后亡秦走宛,被楚国人捉住。秦穆公知其贤,便用五张黑公羊皮把他赎回来,与语国事三日,秦穆公大悦,于是“授之国政”。卷之十九《晋世家》亦略及其事。 由:经由,经此。干:求取。上:君主。 役身:自身做贱役。涉世:涉足社会。 非能仕之所设也:当依《韩非子》作“非能仕之所耻”。能仕,智能之士。仕,通“士”。 父:老者,老人。亡:丢失、被窃。 知其子:以其子为智。 子:指女儿。古代男、女都称子。妻之:嫁给胡君为妻。 兄弟之国:亲戚的通称。春秋战国时,两国虽非同姓,但有婚姻关系也叫“兄弟之国”。 甚者:重的。 薄者:轻的。以上两句谓,言重则被杀,言轻则见疑。按此段文字与诸本《韩非子》多有不同。 刖:断足酷刑。矫:擅称君命。 甘:感到甜美。 弛:松缓,松懈。这里有疏淡、减退的意思。 食:给吃。余桃:咬剩下的桃子。 至变:最大的改变。至,最、极。 龙之为虫:古人认为龙属虫类。 扰狎:驯熟。扰,驯养。狎,亲近,戏弄。 婴:碰,触犯。 几:近,近于善谏。 或:有的。 游:结交,交往。 恨:遗憾。 害:嫉妒。 并:吞并、兼并。 过法诛之:加以罪名,依法处死他。过,硬加罪过。 遗:送给。 自陈:当面剖白。 虚无:指道的本体无所不在,而又无形可见。 散:散布,这里有推演、宣演的意思。 放论:犹“放言”,即纵意随心地发表议论,不受约束。 卑卑:勤奋自勉。 绳墨:木工用以正曲直的墨线。引申为规范,法制。 惨礉(hé,核):惨酷苛刻。礉,核实。引申为苛刻。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道存无穷达,志适忘远近。子桑七日病,岂忆惠施问。
由也号升堂,乃作穷途愠。君家三赋翁,天球振空韵。
才高徒后名,事往嗟颓运。何以发清谣,东邻有芳酝。
和杨时望新居杂咏 其二。明代。顾清。 道存无穷达,志适忘远近。子桑七日病,岂忆惠施问。由也号升堂,乃作穷途愠。君家三赋翁,天球振空韵。才高徒后名,事往嗟颓运。何以发清谣,东邻有芳酝。
萧散平生一布裘,纸窗竹榻自夷犹。常贫总坐能诗累,绩学曾为应举谋。
方外老僧邀结夏,山中啼鸟伴吟秋。病妻稚子从侵迫,眉上元来不着愁。
咏丽文。明代。文徵明。 萧散平生一布裘,纸窗竹榻自夷犹。常贫总坐能诗累,绩学曾为应举谋。方外老僧邀结夏,山中啼鸟伴吟秋。病妻稚子从侵迫,眉上元来不着愁。
云蒸雷动。庆瑞岳降真,祥生申甫。元后慈贤,勋臣英烈,百世显光家谱。久许致身忠孝,何止满怀今古。听舆论,是侯王苗裔,神仙俦侣。
争赌藩尹盛,刑揩政成,和气横眉宇。北阙莺花,西湖风月,旌骑稳游天路。福海寿山无比,烂醉黄堂歌舞。正荣耀,有华姻宠授,清朝恩数。
喜迁莺。南北朝。李焕。 云蒸雷动。庆瑞岳降真,祥生申甫。元后慈贤,勋臣英烈,百世显光家谱。久许致身忠孝,何止满怀今古。听舆论,是侯王苗裔,神仙俦侣。争赌藩尹盛,刑揩政成,和气横眉宇。北阙莺花,西湖风月,旌骑稳游天路。福海寿山无比,烂醉黄堂歌舞。正荣耀,有华姻宠授,清朝恩数。
官属邃中书,朝班高太府。陈卿棹臂去,偃仰一茅宇。
临池看鱼乐,坐树听鸟语。脩竹手所栽,薪萌争上土。
天开重新运,圣作万物睹。会合如风云,吹嘘者龙虎。
陈卿落闲处,问孰与为伍。毛颖传中人,渠侬适成五。
诗章出咳唾,流派考宗祖。仲严更献酬,胸次非小户。
览观不暇给,烂若花药圃。可畏韵险艰,浮梁袅相拄。
陈卿又和三首而仲通判亦三作严教授再赋皆有见及语予不可以无言故复次韵。宋代。曾几。 官属邃中书,朝班高太府。陈卿棹臂去,偃仰一茅宇。临池看鱼乐,坐树听鸟语。脩竹手所栽,薪萌争上土。天开重新运,圣作万物睹。会合如风云,吹嘘者龙虎。陈卿落闲处,问孰与为伍。毛颖传中人,渠侬适成五。诗章出咳唾,流派考宗祖。仲严更献酬,胸次非小户。览观不暇给,烂若花药圃。可畏韵险艰,浮梁袅相拄。
宛转金河接上池,祗园亦有杏花枝。门前自施迷方药,何用长安市里知。
寄吴医隐殊胜寺二首 其二。明代。皇甫汸。 宛转金河接上池,祗园亦有杏花枝。门前自施迷方药,何用长安市里知。
未临除夕气先交,玉嶂朝来见日消。冰自解围回木色,花能传信满梅梢。
人家剪彩应书字,天仗迎春尽广郊。北望寒云魂梦断,任从飞去莫相招。
十二月立春。宋代。胡安国。 未临除夕气先交,玉嶂朝来见日消。冰自解围回木色,花能传信满梅梢。人家剪彩应书字,天仗迎春尽广郊。北望寒云魂梦断,任从飞去莫相招。
玄经罢草不胜閒,愁遣幽人问字还。别后相思何所道,尊前秋色似君山。
送孙兆孺还华容 其一。明代。王世贞。 玄经罢草不胜閒,愁遣幽人问字还。别后相思何所道,尊前秋色似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