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 十表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书有唐虞之侯伯,历三代千有馀载,自全以蕃卫天子,岂非笃于仁义,奉上法哉?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馀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后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之属或至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馀皆坐法陨命亡国,秏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于当世之禁云。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于是谨其终始,表其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之。后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圣贤影响,风云潜契。高祖应箓,功臣命世。起沛入秦,凭谋仗计。纪勋书爵,河盟山誓。萧曹轻重,绛灌权势。咸就封国,或萌罪戾。仁贤者祀,昏虐者替。永监前修,良惭固蒂。
(表略) “社”: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土神。“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谷神。“社”、“稷”连言,则用以代指国家。 “等”:等级。这里泛指各种带有等级的国家制度。 “封爵之誓”,汉高祖封侯时有约誓,欲使功臣所得爵位世代相传。誓词以丹色刻写在铁券上,即所谓“丹书铁券”。 “河”:黄河。“带”,衣带。“使河如带”,使黄河变成衣带一般狭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以此来譬喻久远。 “厉”:磨刀石。“泰山若厉”,使泰山变成磨刀石一样短小,这同“使河如带”一样,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句意在表示久远。 “爰”:音yu2n,乃,于是。“苗裔”,子孙后代。“爰及苗裔”,此四句誓词《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作“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 “根本”:指汉高祖时期始受封的功臣。 “枝叶”:指功臣侯者的后裔。“陵夷”,衰颓。 “余”:我。“读高祖侯功臣”,阅读高祖对功臣进行封爵的记载。这种记载,即是当时的侯籍。 “异哉所闻”:此谓异于下文提到的《尚书》、《春秋》记载的情况,并不是异于“使河如带,泰山若厉”云云之意。 “《书》”:即《尚书》。“协和万国”,语出《尚书·尧典》。《尧典》作“协和万邦”。“邦”改作“国”,避汉高祖刘邦讳。在《尧典》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尧使各个邦国之间关系和协。 “幽”:周幽王,周宣王之子,公元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在位期间,为政昏乱,被杀于骊山下,西周灭亡。事迹详见本书《周本纪》。“厉”,周厉王,周夷王之子。执政期间,剥削繁苛,压制舆论,公元前八四一年,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彘(在今山西霍县),十四年后死于彘。事迹详见本书《周本纪》。 “唐虞”:即陶唐氏和有虞氏,皆为传说时期的远古部落,其首领前者是尧,后者是舜。 “蕃”:与“藩”字通,屏障的意思。 “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据表间所列,高祖功臣侯者一百三十七人,另有王子四人,外戚二人,共一百四十三人。实际上,高祖功臣受封为侯的,本表尚有漏载者。 “萧、曹、绛、灌”:指萧何、曹参、绛侯周勃、灌婴。 “太初”:汉武帝年号,凡四年,时当公元前一○四年至前一○一年。 “见”:与“现”字同。“见侯五”,指平阳侯曹宗、曲周侯郦终根、埤山侯仁、戴侯秘蒙、谷陵侯冯偃。 “秏”:与“耗”字同,意为无、尽。 “罔”:与“网”字同,法网。“少”,稍略,略微。 “兢兢”:小心谨慎。 “绲”:与“混”字通。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寸步不曾移,十方遍满时。如何参色相,除是绝思维。
泉响春前细,山皴雪后奇。三间白版阁,故我独题诗。
是日未至云罩寺寄题以诗 其二。清代。弘历。 寸步不曾移,十方遍满时。如何参色相,除是绝思维。泉响春前细,山皴雪后奇。三间白版阁,故我独题诗。
芜没丛台久,清漳废御沟。蝉鸣河外树,人在驿西楼。
云烧天中赤,山当日落秋。近郊经战后,处处骨成丘。
邯郸驿楼作。唐代。马戴。 芜没丛台久,清漳废御沟。蝉鸣河外树,人在驿西楼。云烧天中赤,山当日落秋。近郊经战后,处处骨成丘。
茅屋交林霭,秋斋坐夕曛。短墙分树色,落叶避鸡群。
门设频栖雀,檐虚长宿云。丹砂思葛老,青简负明君。
草堂。明代。邱云霄。 茅屋交林霭,秋斋坐夕曛。短墙分树色,落叶避鸡群。门设频栖雀,檐虚长宿云。丹砂思葛老,青简负明君。
中朝露刺候辕门,何似清斋卧给园。海内诗名犹岳立,淮南幕府若云屯。
折腰亦是书生事,垂手应为国士恩。白雪至今骄不得,青云依旧傍他尊。
即事戏呈子与。明代。王世贞。 中朝露刺候辕门,何似清斋卧给园。海内诗名犹岳立,淮南幕府若云屯。折腰亦是书生事,垂手应为国士恩。白雪至今骄不得,青云依旧傍他尊。
濯足空谈万里流,朝昏惟守户庭幽。故乡久别终思奋,好友频来不带愁。
白发丹心千古意,黄花紫蟹一年秋。何时造尔能扶杖,不羡乘车马少游。
乙丑季夏伤足伏枕历秋未瘳屡荷素园见顾殷殷偶留小酌限作二律同用知秋二字君诗先成依韵和答 其二。明代。杜浚。 濯足空谈万里流,朝昏惟守户庭幽。故乡久别终思奋,好友频来不带愁。白发丹心千古意,黄花紫蟹一年秋。何时造尔能扶杖,不羡乘车马少游。
泉源从高来,走下随石脉。
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
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
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
初开不容碗,渐去已如帛。
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
不能致雷雨,灩灩吐寒碧。
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
荆门惠泉。宋代。苏轼。 泉源从高来,走下随石脉。纷纷白沫乱,隐隐苍崖坼。萦回成曲沼,清澈见肝膈。泻为长溪,奔驶荡蛙蝈。初开不容碗,渐去已如帛。传闻此山中,神物懒遭谪。不能致雷雨,灩灩吐寒碧。遂令山前人,千古灌稻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