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章封事

绿章封事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咨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弄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

译文

道士穿着青霓长袍呼请天宫的守护神,鸿龙玉狗听见他的声音打开了天门。

只见石榴花盛开,布满了溪水两岸,神女采洗石榴花,以涂染天上的白云。

绿章封事呈给天帝,奏文中向他倾诉:长安六条街马蹄杂沓,失去了主宰。

目前空气极不清爽,时疫流行,一般人染病而死,化为尘埃。

金家所在巷道里香气飘荡,车轮轰鸣,扬雄的书屋中冷冷清清,没有世俗的热闹声。

但愿拿着汉戟招回寒士书生的魂魄,不让他们的尸骨长期被埋在荒草丛中。

注释

绿章:又叫青词,道士祭天用的祭文。

夜醮(jiào):道士祭天的一种仪式。

青霓(ní):一作“青猊”。

鸿龙玉狗:守天门的神兽。

石榴二句:设想天门打开之后,道士看到的景象。

元父:元气之父。指的是天帝。

六街:长安。唐朝长安有左右六街。

虚空风气:空气。

短衣小冠:指普通人。

金家:显贵人家。汉朝金日磾是匈奴人,但是归顺汉朝,子孙几代显贵。

扬雄:字子云,汉朝著名文士,生活贫寒,这里借指一般寒士。秋室:冷落的书屋。无俗声:没有嘈杂的声音,只有读书声。

书鬼:书生的鬼魂。

蒿里:死人的墓地。

绿章封事 创作背景

  李唐王朝崇尚道教,因此社会上打醮求神、祈福消祸之举,风靡一时。李贺对此十分不满,因此借着吴道士设坛打醮为由头,发表一番感叹。根据“六街马蹄浩无主”诗句,可知此诗写于诗人供职长安期间,但具体写作年月,无法确知。

  此诗侧重于对天神世界的描写。诗人有感而发,由道士夜晚打醮而驰骋艺术想象。前四句写仙界之美,描写吴道士身着青霓袍,腾飞入太空,叩头请求守护天宫的神兽打开宫门,看到的是仙女洗石榴花把白云染成彩云,天帝审阅道士发来的奏章,才知道天下大早,天气炎热,死了不少人。作者以此展开议论,认为富人平时享尽荣华富贵,这回热死、干死也已经没有什么遗恨,只是那些寒士书生尚未享受世间的欢乐,就这么热死、干死,实在太可惜,活着的人也会为他们抱恨无穷。这写出了人间之枯荣不等。因此诗人希望能用汉戟招回寒士书生的魂魄,别让他们的尸骨长期被埋在荒草丛中。重人贵生,这是道家、道教学说中最重要的思想,亦是其最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之一。从《老子》所强调的“摄生”、“贵生”、“自爱”和“长生久视”,《庄子》所说的“保生”、“全生”、“尽年”、“尊生”,《吕氏春秋》所说的“贵生重己”,到《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书如《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西升经》、《度人经》、《悟真篇》等,始终贯穿着重人贵生的思想传统。这首诗写景写事抒情有机结合,用对神仙世界的肯定来否定现实世界。突出仙界之美,为的是反衬“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的人间事实,表面看是写“绿章封事咨元父”的道教科仪,实际上是要揭露社会的不平。“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正表现了道教重人贵生的道教思想。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使天宫的清丽和人间的浑浊形成巨大反差,在鲜明的对立之中诉说人间的不平,诗人明知道士打醮是虚妄的行为,不过是随感而发,揭示出京城炎热疠疾作祟、百姓遭殃的情状,也反映出寒士的遭际。诗人将扬雄比况自己,诗思归结到“寒士”身上,最终表达的是感士不遇的普遍主题。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猜你喜欢

岳渎精英气,来钟积庆门。

何时生上相,明日是中元。

仙药宁无种,灵椿别有根。

宁期三入后,一品见玄孙。

()

薄酒醒初,清歌散尽。天涯捎到伤春信。绿窗深闭雨声中,更何人把流莺问。

簟冷香残,楼高花近。檀心拗断难成寸。愁随逝水有时回,梦寻飞絮无踪认。

()

鸡鸣夜起舞,志士惨不眠。稽山称达观,看鸿复挥弦。

何如息心虚,从物更后前。我惟囿大化,不计脆与坚。

闻道宁一日,秽德终百年。盗蹠富且寿,天理何其偏。

()

三十馀年不踏泥,其如犹有角和蹄。何当纪渻重驯养,四十日间如木鸡。

()

恨年年、琴剑古长洲。漂泊赋登楼。忽云帆烟棹,吴头楚尾,历遍南州。

纵有相思书札,何处托轻邮。别业依然在,野水荒丘。

不道辞家已久,比燕鸿来去,翻更迟留。对江花江草,细与说乡愁。

便怜伊、数峰青峭,问银笺、十幅有谁酬。归来好,千山红树,待尔寻秋。

()

熙宁相望百馀年,又有人如古铁顽。日落尚怜今夕路,月明无恙旧时山。

朱红野实堆盘里,粉白诗牌满壁间。欲为慈颜供一笑,更留数语任渠删。

()

瘦岛何曾欲市名,新诗自写趁新晴。推敲句已传遐迩,政事疏原识重轻。

万卷盈仓寻至味,百钱挂杖笑奇赢。花窗高卧风初定,午梦惊回落子声。

()

静来荣辱淡无惊,却喜閒身去就轻。心目开明随地好,山川奇胜自天成。

短筇密倚经行稳,磐石徐登发咏清。却忆携琴曾此憩,尘寰寒暑几回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