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秦始皇墓

途经秦始皇墓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

译文

龙盘虎踞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哪怕高入浮云最终也是要坍崩。

赢政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人们却只去祭拜汉文帝的霸陵。

注释

秦始皇墓:在陕西临潼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坟茔巨大,草木森然。

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峻险要。

崩:败坏。《诗经·鲁颂·閟宫》:“不亏不崩。”汉郑玄注:“亏、崩,皆谓毁坏也。”

一种:一般,同样。

汉文陵:即霸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东郊的霸陵原上,距秦始皇陵不远。汉文帝生时以节俭出名,死后薄葬,霸陵极其朴素,受到后人称赞。

途经秦始皇墓 创作背景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的君主,秦始皇以他的雄才伟略为此后二千年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统治的蓝图。许浑过秦始皇陵所在的骊山,写下了这首《途经秦始皇墓》,以表达他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基本评价。

  始秦皇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形雄伟,景象佳丽,有“龙盘虎踞”之势。并以“树层层”来烘托,更见其气象的不凡。次句前四字“势如浮云”,在含意上应归入上句:陵墓落成之初,曾经“树草木以象山”,虽历千余年,到晚唐也仍是群树层叠,高薄云天。总之前十一个字,或以“龙盘虎踞”状之,或以“树层层”烘托之,或以“势如浮云”陈述之,把始皇墓的雄奇壮伟,气象万千,呈现了出来。可是后三个字“亦是崩”一出,如无坚不摧的神剑,轻轻一挥,直使眼前的庞然大物,骨化形销了。对于像山一样高大的墓堆,当时就有民谣说:“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歌,万人吼,运石堆积如山阜。”显然这里还有弦外之音:“崩”者并非专指坟墓崩塌(实际坟墓也并未崩)或秦始皇驾崩,而包括有如传说的曾被项羽掘毁,或更荒唐的“牧火宵焚”;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诗人的嘲讽尖锐泼辣,这三个字干脆利落,严于斧械,真有一言九鼎的气概。

  末二句继续深化其反对残暴政治的思想。同样是坐落在青山秋一草间的陵墓,行路之人经过时,却只恭敬地拜渴汉文帝的陵墓。汉文帝是汉代初年文景之治的代表人物,他推行黄老之治,与民休息,艰苦朴素,曾欲建一露台,一核算工价需千金,相当于十户中人之产,汉文帝立刻停止这个露台的修建。他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能够了解人民疾一的好皇帝,同样地,人们也只会纪念和缅怀这样的对人民较好的统治者,而不会去对那残暴刻薄的秦始皇顶礼膜拜。民心所向,在这个小小的参拜陵墓的行为中显现得很清楚了。诗题是写过秦始皇墓,此处却着力写汉文帝陵,看似诗思不属,实际上在两种统治方式、两种对待人民的态度的对比之下,诗的主题更显突出。

  此诗浑厚有味,通过对比手法来对历史人物加以抑扬,反映了作者对刚恨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恨和对谦和仁爱的统治者的怀念,诗意填密,可以规见作者的诗心。这首诗明白无误地表现出作者自己的历史观、是非观,可说是一首议论诗。但它的字挟风雷,却出之以轻巧疏宕,唱叹有情的笔墨,有幽美的艺术魅力,而不像是在评说是非了。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你喜欢

仲夏流多水,清晨向小园。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

始为江山静,终防市井喧。畦蔬绕茅屋,自足媚盘餐。

()

我醉梦骑苍虬飞,飞云如盖随翠旂。鳞鬣怒张寒凛肌,绿雪片片沾我衣。

乍闻谡谡天风急,俄见茫茫海潮立。白虎瘖口荒谷奔,青兕摄魂深隧泣。

松下乍醒错愕久,突兀眼前势犹走。乃悟神物百灵守,孕胚元气天未剖。

此老神完人罕知,空山与我同支离。

()

为无经济学,万里筑幽栖。

波涨青冥濶,柳垂春色低。

烟花薰小院,风竹掩丹梯。

便是神仙宅,世人应未迷。

()

秋江水多鱼唯唯,海风驱潮葭菼靡。轻舠竞载罛网出,欲向中流截鲂鲤。

巨鳞有神不可获,腾踏波涛脱泥滓。最怜濡沫笭箵间,小白针头尖如指。

钓璜渭叟晚终遇,西塞玄真徵不起。若人自是隐者徒,岂比沙岛渔蛮子。

高髯能画得玄理,涂抹山川游戏耳。千岩万壑堆白云,稍看人家乔木底。

眼中之景何所似,富春泽畔鸬鹚里。两台萧瑟秋风高,脚底滩声荡清泚。

我当扁舟冲雁过,彷佛厓根旧曾舣。自知世外渔者村,只合投竿老烟水。

巨缁未办五十犗,草屩捞虾从此始。

()

古松奇石水潺潺,小小茅庵一两间。

野性自知难适俗,山林僻处且偷閒。

()

取友惭何益,论昏不厌贫。

亦公自为德,而我竟奚因。

事巧缘何浅,言深死已濒。

枕边呼别意,生死见情真。

()

江声已吞大别口,束之不住复东走。怒涛万顷天风号,沙岸日斜鼍欲吼。

一叶剪过烟波湾,登楼凭遍十二栏。忽飞凉雨溅衣湿,白浪高于黄鹄山。

山川满眼来萧索,吟鬓低垂且孤酌。青莲毕竟非仙才,崔颢题诗不敢作。

醉拟横将铁笛吹,归向仙人借黄鹤。

()

梧桐覆金井,镜水澄秋碧。商飙忽来过,一叶凉萧索。

落叶尚号蝉,芳山复鸣鵙。夕露生我衣,天河夜深白。

惆怅思远人,沧洲坐来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