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渔父

浣溪沙·渔父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译文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庇:遮盖。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浣溪沙·渔父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途中,沿长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渔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联想,作该词描写渔父的生活。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你喜欢

一枝夭矫摩云操,三尺光芒报国心。

易水歌残声杳杳,□□月落夜沉沉。

()

楼下南来水,清泠百尺深。

菰蒲终夜响,杨柳半溪阴。

日月驱人世,江湖动客心。

向来歌舞宴,达晓看横参。

()

夜宿冰厅愁解衣,南宫正是苦寒时。窗含积雪犹明几,炉拨残煤始捲帷。

无所忸怩当俯仰,不须容易叹衰迟。更为佳句贻同舍,使我挥毫羡色丝。

()

道存无穷达,志适忘远近。子桑七日病,岂忆惠施问。

由也号升堂,乃作穷途愠。君家三赋翁,天球振空韵。

才高徒后名,事往嗟颓运。何以发清谣,东邻有芳酝。

()

萧散平生一布裘,纸窗竹榻自夷犹。常贫总坐能诗累,绩学曾为应举谋。

方外老僧邀结夏,山中啼鸟伴吟秋。病妻稚子从侵迫,眉上元来不着愁。

()

云蒸雷动。庆瑞岳降真,祥生申甫。元后慈贤,勋臣英烈,百世显光家谱。久许致身忠孝,何止满怀今古。听舆论,是侯王苗裔,神仙俦侣。

争赌藩尹盛,刑揩政成,和气横眉宇。北阙莺花,西湖风月,旌骑稳游天路。福海寿山无比,烂醉黄堂歌舞。正荣耀,有华姻宠授,清朝恩数。

()

官属邃中书,朝班高太府。陈卿棹臂去,偃仰一茅宇。

临池看鱼乐,坐树听鸟语。脩竹手所栽,薪萌争上土。

天开重新运,圣作万物睹。会合如风云,吹嘘者龙虎。

陈卿落闲处,问孰与为伍。毛颖传中人,渠侬适成五。

诗章出咳唾,流派考宗祖。仲严更献酬,胸次非小户。

览观不暇给,烂若花药圃。可畏韵险艰,浮梁袅相拄。

()

宛转金河接上池,祗园亦有杏花枝。门前自施迷方药,何用长安市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