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畏虎

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最后,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注释

浣衣:洗衣服。

自若:神情不紧张。

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意虎之食人 意:估计。

虎熟视久之 熟: 仔细。

至以首抵触 首: 头。

虎亦寻卒去 卒: 最终。寻:副词,随即,不久。去:离开

仓皇:匆忙而慌张。

惧:害怕 。

被:施加,给......加上。

意:估计,推断。

置:安放。

驰:向往。这里指:老虎从山上(往沙滩)跑下来。

避:躲避

痴:此指无知识。

昼日:白天

  1、人对人倒常常是这样的。最终还是要凭实力决定一切的。

  2、有时候知道的东西多了,成熟了,反而唯唯诺诺,害怕很多事情,没有勇气了,其实是赞赏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的.

  3、小儿因“痴”不畏虎,“虎亦寻卒去”。这样的稀奇事引起作者思考。他获得的结论是:“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从这一启示说开去,对所有的艰难困苦,挫折磨练,不也应该如此认识吗?望而生畏,自伤锐气;无所畏惧,成功有望。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你喜欢

锦裀方窄簇花毬,羯鼓琼台七宝钩。共按升平新制曲,不同箫索打梁州。

()

百病相寻体未平,幽怀感物强星星。

地卑积润野梅瘦,岁晚无霜山柿青。

览镜但存心慷慨,杖筇犹觉步竛竮。

如何每事难业进,日废华严千字经。

()

百尺原头酒色殷,路傍骢马汗斑斑。

别君只有相思梦,遮莫千山与万山。

()

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

眼空心正齿参差,不法工倕法偃师。我有一车三百辐,肯教轻易水心湄。

()

谢混游西池,休文宿东园。

我曾醉卧君园里,至今魂梦犹腾翻。

当时春色初蓓蕾,况有千金丽人在。

蕙兰吐气光绕身,一曲能令壮心改。

池水涟漪镜靓妆,鎏金宝鸭焚都梁。

陶然不知其处所,但见娟娟花月来东墙。

人生好会易暌阙,一别杨花几经歇。

美人眇眇春水长,万里斜阳坐西没。

()

夜寒闲倚西楼月。消尽江南雪。东风明日木兰船。想见阳关声彻、雁连天。
斜斜洲渚溶溶水。端负青春醉。平安小字几时回。空有暗香疏影、陇头梅。

()

捷书夜半甘泉去,报天骄膏斧。摩空铜垒,闸流瞿滟,扫清云雾。
楼兰飞馘,焉耆授首,谩夸称前古。须知开庆,太平千载,方从今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