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才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猜你喜欢

练从水桂华见乡,雅称分供衲子床。

一段温和云共软,十分明洁月争光。

吟魂有梦圆春草,禅骨无因怯晓霜。

金帐绣衾皆业境,此中清趣最深长。

()

早年翰墨场,未见心已亲。笔底三峡流,胸次万卷春。

相从未淹时,欲别故恼人。敢赓老仙诗,索去不用频。

()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

汝无名高者,以见利贪叨。

汝无行实者,以取著名高。

行实尚非实,利名岂坚牢。

一朝投土窟,魂魄散逃逃。

()

雕盘角黍竞时宜,组绣风华奉紫闱。

海日乍升丹禁晓,艾人晴影照金扉。

()

几度登山不到顶,此回到顶畏登山。九州细碎烟尘里,万里虚无指点间。

云在极低那可踏,天虽至近竟难攀。急须携手下山去,纵对仙人无好颜。

()

我忆平生下泽车,十年郎署愧鲇鱼。故园灯火空回首,准拟从君赋遂初。

()

已后儿曹疾走夸,分同杜叟客忠嘉。

白衣莫致有名物,青眼谩看无数花。

念我岂无岩壑暇,从君恐及簿书哗。

不唯孤负登临约,亦觉诗筒到眼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