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
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宋代。苏轼。 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
橘树何时与山楂、山梨一起长到雪霜来时?一旦经过品评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开人们的议论?
我到黄州来,开始还未认识橘树。如荆州、扬州产的金子般的橘子极为贵重,我乐于尝新橘。品尝橘子吮它的滋味,赋写橘诗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几:何时。共:同与。查(zhā):楂,山楂。
题品:品评。生光:增添光彩。
木奴:橘子古名。
雌黄:《晋书·王衍传》:每捉玉柄尘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北客:苏轼自谓。有来:到黄州来。初:开始。
南金:《毛传》疏:“荆,扬之州,于诸州最处南偏,又此二州出金,故知南为荆、扬也。”无价:无法计价。
齿牙:口味的俗称。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十二月,是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年冬天,苏轼品尝香橘有感,作该词抒发自己清新高洁的性情。
上片,咏橘的高洁品格和生活地位。“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以衬托手法突出橘的傲霜雪的高洁品格。山楂和山梨一到深秋就成熟,根本度不过霜期,而橘子却能凌霜傲雪,常绿不衰。正因两者从未“几共”“到雪霜”,更加突出了橘子的孤傲性格。于是一经人们“题品”,“便生光”彩。屈原的《橘颂》也正是光彩照人之作。自古以来,对橘的是非褒贬从未停息。橘之所以被人称颂,原于它的凌霜傲雪。橘之所以被人贬责,原于它是生于山间的“木奴”。所以该词的上片最后一句,苏轼发出“木奴何处避雌黄”的感叹,也是为橘的俗名“木奴”正名。这一过片问句,为下片进一步咏橘作了铺垫。
下片,写橘之品格、价值和地位。“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以对衬之笔,先写“北客”对橘初不相识,正是为了衬托如“南金无价”的橘子乐于被人们“新尝”的价值。于是更进一步赢得人们的满含滋吮它的滋味,赋写赞颂它的诗句,其“齿牙香”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是流芳历史的。
全词,运用了比衬、抑扬、反问、通感等手法,渲染了橘子的耐寒、丰硕、香味。尤其运用“南金”之典和通感心理,反衬出橘子的美质和价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银箭金壶清漏长,锦云百队红鸳鸯。春风侍宴苏台畔,歌吹连宵声不断。
盘中绛蜡光玲珑,玉缸霞液玻璃钟。吴王醉拥西施卧,灵岩山头月将堕。
吴宫词二首 其一。明代。沈愚。 银箭金壶清漏长,锦云百队红鸳鸯。春风侍宴苏台畔,歌吹连宵声不断。盘中绛蜡光玲珑,玉缸霞液玻璃钟。吴王醉拥西施卧,灵岩山头月将堕。
曾向槐庭憩荫过,山房遗稿我亲摩。衣冠前辈丰神俊,苜蓿生涯感慨多。
星斗罗胸才独擅,文章呕血劫难磨。披图不尽景行意,一瓣心香寓短歌。
题乡前辈王简卿广文书帷雪影遗照。清代。张洵佳。 曾向槐庭憩荫过,山房遗稿我亲摩。衣冠前辈丰神俊,苜蓿生涯感慨多。星斗罗胸才独擅,文章呕血劫难磨。披图不尽景行意,一瓣心香寓短歌。
百顷风潭上,千重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其二。唐代。杜甫。 百顷风潭上,千重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一言一顾重,重何如。今日陪游清洛苑,昔年别入承明庐。
一东一西别,别何如。终期大冶再熔炼,愿托扶摇翔碧虚。
两如何诗谢裴令公赠别二首。唐代。刘禹锡。 一言一顾重,重何如。今日陪游清洛苑,昔年别入承明庐。一东一西别,别何如。终期大冶再熔炼,愿托扶摇翔碧虚。
大妇双绮襦,中妇红罗裾。小妇服翡翠,理曲调笙竽。
良人幸安坐,美酒倾玉壶。
三妇艳歌 其一。宋代。曹勋。 大妇双绮襦,中妇红罗裾。小妇服翡翠,理曲调笙竽。良人幸安坐,美酒倾玉壶。
篮里鱼肥锦吐腮,沙头不许价高抬。世间谁识端严相,璎络何消露出来。
题鱼篮观音图 其一。明代。郑真。 篮里鱼肥锦吐腮,沙头不许价高抬。世间谁识端严相,璎络何消露出来。
劝尽瑶卮酒。看江山、有情如此,公能留否。一代才人陈无已,早识名高北斗。
问故里、桥三百九。鸿雪前游同指点,谒崇祠、曾拜姑苏守。
卅载事,猛回首。
声华不胫天涯走。剧喜是、殊方把袂,蛮乡携手。桂岭环城岚烟翠,合让诗仙领受。
只惆怅、相思江口。十幅蒲帆东去速,赋骊歌、拙调惭粗丑。
伫尺素,书堂牖。
金缕曲 送陈厚须甫前辈赴粤东讲席,◆已己岁和同人韵。清代。叶绍本。 劝尽瑶卮酒。看江山、有情如此,公能留否。一代才人陈无已,早识名高北斗。问故里、桥三百九。鸿雪前游同指点,谒崇祠、曾拜姑苏守。卅载事,猛回首。声华不胫天涯走。剧喜是、殊方把袂,蛮乡携手。桂岭环城岚烟翠,合让诗仙领受。只惆怅、相思江口。十幅蒲帆东去速,赋骊歌、拙调惭粗丑。伫尺素,书堂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