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太宗

进太宗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

译文

一清早我就对镜梳妆,妆成后却又忍不住犹豫徘徊。

古人千金才买美人一笑,陛下一纸诏书就能把我召来吗?

注释

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

裴回:即”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千金一笑:即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讵:副词。岂,难道。

进太宗 创作背景

  唐太宗曾下召让徐惠去见驾,她过了很久还没到,唐太宗非常生气。她因此献了这首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唐太宗见后大悦,怒气一下子全消了。

  徐惠的《进太宗》又名曰《妆殿答太宗》,是在皇帝屡召不赴情况下写就的一首难得表现作者“女儿性”的作品。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前两句虽然不着一墨写作者如何梳妆,却让佳人对镜的优雅美态如在眼前,颇见功力。在数以千百计的后宫妃嫔中,得到君王的宣诏,本应喜悦之极应命而至。就封建文化要求女子“柔顺”、不得违抗君命的“角色规范”而言,更应该立即应诏。可徐惠却偏要君王等一等,“妆罢”后久久不去应诏,反而要在镜台前徘徊不前,故意要引逗得君王着急。等到君王真的因急生怒,她似乎又早料到了,慌不忙的借“千金一笑”的典故,戏谑地反问太宗:“古人千金买美人一笑,陛下传召我一次,我能来吗?”

  徐惠的问句,不但平息了君王的火气,也向读者呈现了一位体态婀娜、不胜罗绮的艳丽宫妃,在君王面前不屈己、不媚人的独立形象。“后妃宫女拂逆君主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手段,出于自觉意识,多数因性气所致。”由此可见徐惠的机智活泼的女儿性情,以及太宗与她之间亲昵深厚的情思。

  徐惠以轻松的笔调写下了她和太宗之间这段富于情趣的小插曲,在强调庄严又玄妙的“后妃之德”的后《诗经》时代,突然冒出“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样充满灵性的诗句,是徐惠的天性和才华使然。后人曾作诗赞这首《进太宗》:“拟就离骚早负才,妆成把镜且徘徊。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来。”

徐惠

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长城人(今长兴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末年,唐太宗频起征伐、广修宫殿。徐惠上疏极谏,剖析常年征伐、大兴土木之害。唐太宗认可了她的看法并对她厚加赏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爱慕。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猜你喜欢

显慈鼻祖,诺庵法兄。机如电掣,辩似河倾。无心相撞著,分外得人憎。

彼此不堪为种草,先师之道转竛竮。

()

团团七华扇,名在制久缺。

感君裂纨素,与蒙却烦暍。

入手讶如珪,映容疑学月。

玩之炎气消,握之微风发。

却愿暑长在,无使君暂歇。

()

四寂无人雪在峦,喜君乘兴酒肠宽。

上方归路踏梅影,霜月一庭天正寒。

()

鸥鸟往来处,此翁甘隐沦。

地因人物著,名入郡图新。

夜月情怀淡,茅茨意态真。

高风无识拔,老却采薇身。

()

清晓水如镜,隔江人似鸥。远烟藏海岛,初日照扬州。

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一篷何处客,吟凭钓鱼舟。

()

一夕空飞解剑形,先生神气即风霆。已还天阙朝群帝,别写雷符使六丁。

辽海鹤归云邈邈,葛陂龙化水冥冥。只今有子能传业,来奉祠官篆檄灵。

()

炎方物色异东吴,桂蠹椰浆代酪奴。十月煖寒开小阁,张灯团坐打边炉。

()

不如无道国,而水冒城郭。

岂敢问天灾,但惭为政恶。

湍回万瓦裂,槎向千林阁。

独此怀百忧,思归卧云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