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东面还要往东。
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敬龙:日本和尚名。
扶桑:古时传说的东方神木和国名,也指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注:“扶桑,木也。”《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馀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后世常用来指代日本。渺茫:远而空荡的样子。
师:古代对僧人、道士的尊称。此指敬龙和尚。
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随遣唐使来华学佛求经的请益僧和学问僧,此后便改乘商船往来。韦庄在虢州村居时结识了到中国访学的僧人敬龙,后来敬龙学成归国时,韦庄写此诗为他送行。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说敬龙此番归国,行程辽远,里程不易概指。虽然《梁书·扶桑国传》说过“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若写诗也是这样指实,便缺少意趣。诗人采用“扶桑”这个名字,其意则指古代神话传说东方“日所出处”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难寻;这还不够,下面紧接着说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头再东头。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不能定指,则其“远”的意味更可寻思。首句“已在”是给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注处。说“扶桑”已暗藏“东”字,又加上“东更东”,再三叠用两明一暗的“东”字,把敬龙的家乡所在地写得那样远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边毕竟是朋友的家乡,而且他正要扬帆归去,为此送行赠诗,不便作留难意、惜别情、愁苦语,把这些意思藏在诗句的背后,于是下文转入祝友人行程一帆风顺的话头。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船行大海中,最怕横风暴雨,大雾迷航。过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风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够到达的也往往要在数十日或者数月的艰苦航程之后。这些往事传闻,韦庄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顺利。用一个“到”字,先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明月”示晴,排除雾雨;“帆风”谓顺,勿起狂飚──行程中不生灾障。“谁”字先垫出“与师共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顺风再为挑明,并使“风”、“月”得“谁”字而人格化了。“共”字,一方面捏合“风”、“月”与“师”三者,连同“船”在一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畅之情;另一方面,又结合“到”字,说“共到”,使顺风朗月的好景贯彻全程,陪同直抵家乡。两句十四个字,浑然一体,表达了良好的祝愿与诚挚的友情,饶有诗意。
诗人如此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海上航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它印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八月灵槎溯海门,翠云台上本谎樽。
峰头楼合相高下,水底鱼龙自吐吞。
万古青天留玉柱,五更红日涌金盆。
宦游不尽登临兴,欲洗苍苔颂圣恩。
过小孤山。宋代。吕定。 八月灵槎溯海门,翠云台上本谎樽。峰头楼合相高下,水底鱼龙自吐吞。万古青天留玉柱,五更红日涌金盆。宦游不尽登临兴,欲洗苍苔颂圣恩。
闾江北接胥山景,山麓灵胥庙貌存。牧竖不知千古恨,日斜吹笛过前村。
梁溪欸乃歌七首 其六。清代。赵继光。 闾江北接胥山景,山麓灵胥庙貌存。牧竖不知千古恨,日斜吹笛过前村。
独秀声名楚水东,妙年腾达俊游中。
文昌寓直风云近,神武归来猿鹤同。
居士人非禅板寂,少微星暗宝函空。
知心不必悲生死,欲向何方觅是翁。
蔡子应郎中挽诗二首。宋代。李弥逊。 独秀声名楚水东,妙年腾达俊游中。文昌寓直风云近,神武归来猿鹤同。居士人非禅板寂,少微星暗宝函空。知心不必悲生死,欲向何方觅是翁。
闻上兰台疏,危言批颔鳞。官宁甘廓落,道岂混风尘。
量谪君恩重,还家客思新。江湖逾恋阙,伫待拜徵纶。
郭朝谔给谏以建言谪江右幕官诗以讯之。明代。李孙宸。 闻上兰台疏,危言批颔鳞。官宁甘廓落,道岂混风尘。量谪君恩重,还家客思新。江湖逾恋阙,伫待拜徵纶。
髯高江汉归,化作木石妖。槁树怪槎蘖,俱趁毫端朝。
苍藓并砌泣,老棘伤秋彫。筱簜霜不蕃,兰茝春方饶。
抵死兰茝傍,不肯著艾萧。坡陁数片石,仙袂拂不消。
定知何处见,五老前山椒。
菊涧兰石松菊手卷。宋代。释居简。 髯高江汉归,化作木石妖。槁树怪槎蘖,俱趁毫端朝。苍藓并砌泣,老棘伤秋彫。筱簜霜不蕃,兰茝春方饶。抵死兰茝傍,不肯著艾萧。坡陁数片石,仙袂拂不消。定知何处见,五老前山椒。
水意分下上,故以诸滩级。积雨巨其澜,错石伏波蛰。
千叶溯蹶奔,参差介于粒。泱若动我前,方与奇观揖。
造次生怪呼,飞湍顶舟立。百篙难一施,循循如有絷。
惊视激流侵,汹涌足中入。礧礧巨石胶,以舟作之笠。
舟人竞愕眩,传号去舟急。漂零借一刀,危魂聊粗翕。
三叹此洄从,艰险何多集。岂为破釜沉,抑师下水袭。
浩浩发长歌,羞作儿女歙。恐惧吾所甘,愁闻舟子泣。
过皂口舟为巨石顶碎赖前舟回救得脱诗以纪厄。明代。郭之奇。 水意分下上,故以诸滩级。积雨巨其澜,错石伏波蛰。千叶溯蹶奔,参差介于粒。泱若动我前,方与奇观揖。造次生怪呼,飞湍顶舟立。百篙难一施,循循如有絷。惊视激流侵,汹涌足中入。礧礧巨石胶,以舟作之笠。舟人竞愕眩,传号去舟急。漂零借一刀,危魂聊粗翕。三叹此洄从,艰险何多集。岂为破釜沉,抑师下水袭。浩浩发长歌,羞作儿女歙。恐惧吾所甘,愁闻舟子泣。
季重凌云气,为文史汉俦。态以千言变,工于一字求。
款关多学子,拥彗有公侯。每尔灵珠握,游扬羡不休。
读吴子文短赠一首。明代。黄省曾。 季重凌云气,为文史汉俦。态以千言变,工于一字求。款关多学子,拥彗有公侯。每尔灵珠握,游扬羡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