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
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宫中题。唐代。李昂。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太和九年李训、郑注败后,仇士良愈专恣。上登临游幸,未尝为乐,或瞠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因赋此诗。
宫中辇道旁秋草丛生,上林苑的鲜花压满枝头。
登高生出的无限悲苦和感慨之意,这恐怕连我的侍臣也不知道。
辇(niǎn)路:指皇帝马车所行的道路,即皇宫内的道路。辇:皇帝的马车。
上林:即上林苑,也指皇宫园林。详见《城东早春》注。
凭:倚,这里指临高眺望。
何限:无限。
唐朝经“甘露之变”后,朝廷大权彻底落人宦官之手,诗人也被软禁,他忧心忡忡,触景生情,有感而作此诗。
李昂(即位前名李涵)在位十四年。他登基后宦官一直专权,甘露事变后他更是失去了人身自由,一生软弱,郁郁而终。他工于五言,诗风清俊有骨气。这和他的性格似乎不大一样。也许李涵本人也不是糊涂昏庸之辈,不过是唐王朝末期国家颓败的气数使他没有更大的作为罢了。
对于宫廷除了皇帝没有谁更有发言权了。这是一首先写景转而直抒胸臆的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首作品应该写于甘露事变之后。路边的秋草和上林苑里的繁花相比,既不美丽,又不茂盛,只是平平凡凡的野草,而且这秋草是不起眼,没有人注意的道边草罢了。秋风一过,秋草只能随风而倒,全没有坚定自主的力量。所以看似在写宫中的一般气象,实际也说明了文宗只是个傀儡而已。后面的诗句里就带着骨气了,他宁愿凭高无限意的生活下去,而不稀罕整日复同侍臣的虚假君主生活。
就算御花园是天下最美的花园,但是文宗皇帝是不贪图这将要凋零的美丽的,他心中的理想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登上统治者的高位,而不是做一棵依附于宦官的墙头草。王室的后代能有这样的理想,也算难能可贵了。唐代末期混乱的局势下,李姓王室已经处于了衰颓中。诗的开头说辇路上长起了秋草,这是不应该的,宫人连起码的除草工作都不认真对待了,可见王室的没落程度。这时候的文宗皇帝可能只有说说心中理想的权力了,要真的振兴唐王朝似乎仅是空想了。文宗远大的理想可贵在还没有忘记昔日先人打下的江山,但是这只能被理解为文宗身上有着贵族的骨气,他一个人是不能实现如此艰巨的目标的。其实他就是一个空想家。
他的心理后人是应该理解的,长期受人摆布,连人身自由都成问题的文宗皇帝很难抒发自己的苦闷。这首作品的立意还是有它的高明之处的。文字上抓住了宫廷的特点,像上林苑、辇道、侍臣,都是宫廷特有的。宫中题,表现在环境上,也是宫中人生活的写照。
宫廷除了它应有的繁华,热闹,也有许多神秘的黑暗面。书籍里也曾记载了许多宫廷中阴险复杂的倾轧,宫廷斗争历来是最危险的斗争,连皇帝本人都深陷这种漩涡的时候,一个王朝就处于深深的危机当中了。
李昂(并非唐文宗李昂),诗作很少,全唐诗中仅存其二首,他的生平事迹也记载极少,只知道他在开元时任考功员外郎。虽然李昂在唐代诗人里毫无名气,存诗也少,但他的诗作还是相当不错的,写得激越豪壮,恰似一曲嘹亮雄健的军中乐章,能从中感受到大唐盛时那贲张的血脉。
交游海内几贤豪,薄宦空惭老二毛。有客江湖时浪迹,宜人风月纵濡毫。
少微星远临槃涧,钟阜云深隐法曹。倒屣未知重会处,出郊宁复赋千旄。
答康孟担寄怀。明代。卢龙云。 交游海内几贤豪,薄宦空惭老二毛。有客江湖时浪迹,宜人风月纵濡毫。少微星远临槃涧,钟阜云深隐法曹。倒屣未知重会处,出郊宁复赋千旄。
莫须弹铗叹无鱼,自爱山东构草庐。雨后乱蛙生敝灶,秋深落叶伴闲居。
身随老圃偏能惯,论学潜夫愧不如。故人休讶无相讯,中散从来懒作书。
代柬寄京中旧游。明代。唐顺之。 莫须弹铗叹无鱼,自爱山东构草庐。雨后乱蛙生敝灶,秋深落叶伴闲居。身随老圃偏能惯,论学潜夫愧不如。故人休讶无相讯,中散从来懒作书。
圣代文明盛,薰风禁篽开。温纶宣玉阙,彩仗莅仙台。
捧日弹冠庆,承恩珥笔陪。荣光浮太液,瑞霭接蓬莱。
漾楫清荷里,维舟翠荻隈。华班佳树下,珍膳御厨来。
散步通璇圃,环池藉绣苔。香分天禄札,文待孟坚才。
湛露沾天泽,需云挹帝杯。炉烟临水泛,苑鸟隔花催。
纳卷劳询问,随人赐剪裁。重闻申巽命,窃幸荷深培。
顾分弥知惕,扪衷敢自猜。抒诚盟夙夕,秉训凛昭回。
永戒虚憍习,期殚樗栎材。皇仁逾海岳,何以效涓埃。
丰泽园御试论赋蒙赐饮馔仰聆训诲恭纪。清代。杨名时。 圣代文明盛,薰风禁篽开。温纶宣玉阙,彩仗莅仙台。捧日弹冠庆,承恩珥笔陪。荣光浮太液,瑞霭接蓬莱。漾楫清荷里,维舟翠荻隈。华班佳树下,珍膳御厨来。散步通璇圃,环池藉绣苔。香分天禄札,文待孟坚才。湛露沾天泽,需云挹帝杯。炉烟临水泛,苑鸟隔花催。纳卷劳询问,随人赐剪裁。重闻申巽命,窃幸荷深培。顾分弥知惕,扪衷敢自猜。抒诚盟夙夕,秉训凛昭回。永戒虚憍习,期殚樗栎材。皇仁逾海岳,何以效涓埃。
六篇高论吐虹霓,报罢扁舟击汰归。地上麒麟须远到,天边鹰隼且卑飞。
秋来苕下醪醅熟,寒去江头脍缕肥。莫叹隋和犹未售,玉蟾濡翰待君挥。
送陈铎归吴兴。唐代。胡宿。 六篇高论吐虹霓,报罢扁舟击汰归。地上麒麟须远到,天边鹰隼且卑飞。秋来苕下醪醅熟,寒去江头脍缕肥。莫叹隋和犹未售,玉蟾濡翰待君挥。
瑞雪催诗兴未阑,条风又引我游观。鸟知传信清音细,柳辨迎春碧眼寒。
宫律阳回随黍管,寅标星转傍河干。况当斋沐供郊祀,天地清明兆泰坛。
早春次胡紫山韵是日斋居。明代。王缜。 瑞雪催诗兴未阑,条风又引我游观。鸟知传信清音细,柳辨迎春碧眼寒。宫律阳回随黍管,寅标星转傍河干。况当斋沐供郊祀,天地清明兆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