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相欢冶城下,王壶青系酒如泻。君是南宫第一流,予乃夷门最卑者。
别来看君毛骨奇,美髯大颡仍赤眉。丈夫意气有如此,男儿性命那可知。
结交况复同乡里,年少唯君最知己。相看不忍问同袍,十人几个黄泉里。
生别故园长苦辛,又愁亲老更家贫。三年古戍乡心远,四壁秋风山鬼邻。
桐边校文近有书,书中还道意何如。乃知别后相思苦,未必青云交态疏。
冶城遇集呈陈绅进士因观故人陈则诚博士书至。明代。王恭。 冠盖相欢冶城下,王壶青系酒如泻。君是南宫第一流,予乃夷门最卑者。别来看君毛骨奇,美髯大颡仍赤眉。丈夫意气有如此,男儿性命那可知。结交况复同乡里,年少唯君最知己。相看不忍问同袍,十人几个黄泉里。生别故园长苦辛,又愁亲老更家贫。三年古戍乡心远,四壁秋风山鬼邻。桐边校文近有书,书中还道意何如。乃知别后相思苦,未必青云交态疏。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坡陀羸马暮云昏,苦忆兔园高帝孙。
子舍芝兰皆可佩,後房桃李总能言。
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柘田园春向分。
病酒相如在行役,梁王谁与共清樽。
道中寄公寿。宋代。黄庭坚。 坡陀羸马暮云昏,苦忆兔园高帝孙。子舍芝兰皆可佩,後房桃李总能言。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柘田园春向分。病酒相如在行役,梁王谁与共清樽。
间情小院沈吟,草深柳密帘空翠。风檐夜响,残灯慵剔,寒轻怯睡。店舍无烟,关山有月,梨花满地。二十年好梦,不曾圆合,而今老、都休矣。
谁共题诗秉烛,两厌厌、天涯别袂。柔肠一寸,七分是恨,三分是泪。芳信不来,玉箫尘染,粉衣香退。待问春,怎把千红换得,一池绿水。
水龙吟。宋代。黄孝迈。 间情小院沈吟,草深柳密帘空翠。风檐夜响,残灯慵剔,寒轻怯睡。店舍无烟,关山有月,梨花满地。二十年好梦,不曾圆合,而今老、都休矣。谁共题诗秉烛,两厌厌、天涯别袂。柔肠一寸,七分是恨,三分是泪。芳信不来,玉箫尘染,粉衣香退。待问春,怎把千红换得,一池绿水。
白石山川贵可知,公侯衮衮应斯时。
蓝田美玉双呈瑞,沧海明珠两朵奇。
从此一门成薛凤,如今三子胜徐麟。
东君更有灵椿寿,看取他年折桂枝。
贺人双生。宋代。王大烈。 白石山川贵可知,公侯衮衮应斯时。蓝田美玉双呈瑞,沧海明珠两朵奇。从此一门成薛凤,如今三子胜徐麟。东君更有灵椿寿,看取他年折桂枝。
久客意何如,别时春水初。犹闻离洛浦,未答入关书。
病榻留僧舍,归魂到我庐。无坟生宿草,此恨恐难除。
单齐云殁于秦中。清代。李宪噩。 久客意何如,别时春水初。犹闻离洛浦,未答入关书。病榻留僧舍,归魂到我庐。无坟生宿草,此恨恐难除。
曲巷低窗云色暮。节近黄花,又下凄凉雨。长记江南杨柳渡,孤篷剪烛曾听处。
悔别翻将书信误。雁落吴天,已是愁难诉。今夜长安千万户,相思不为砧声苦。
蝶恋花 长安秋雨夜赋。清代。厉鹗。 曲巷低窗云色暮。节近黄花,又下凄凉雨。长记江南杨柳渡,孤篷剪烛曾听处。悔别翻将书信误。雁落吴天,已是愁难诉。今夜长安千万户,相思不为砧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