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暮雪

江天暮雪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

译文

风吹荡汀洲白茫茫一片,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

天空见不到归雁,将暮千山之间如破晓时那么宁静。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却发现不记得归路。

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注释

白浩浩:形容一望无际的白色。

巴陵:现湖南岳阳。

  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明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遮住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

  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之情。

陈孚

陈孚(生卒年不详),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宋庆历间(1041~1048),尝从郡守建阳宋贯之学。由是登第,乡人慕之,始习进士业,琼人举进士自孚始。被祀为琼州府乡贤。

猜你喜欢

鬼书报秦亡,天地亦云闭。赤龙吟大野,老母哭白帝。
苍苍无白日,项氏徒先济。六合已姓刘,鸿门事难制。
坑降嬴政在,衣锦人望替。宿昔见汉兵,龙蛇满旌棨。
始矜山可拔,终叹骓不逝。区区亚父心,未究天人际。
萧张马无汗,盛业垂千世。

()

黄红紫绿岩峦上,远近高低松竹间。

山色未应秋后老,灵枫方为驻童颜。

()

憔悴西风梦不成,娉婷相见在春城。欢场九锡传花瑞,隐语双文赠鸟名。

宝镜背悬交吐燄,索铃初护尽无声。看多怕有香尘上,出浴依然媚晚晴。

()

老人气血少,日夜遭煎煮。

点检槁形骸,能禁几寒暑。

()

广文爱客贫无酒,杜老多愁不恋杯。晚杖白云诗社远,秋风黄叶野堂开。

篱花犹是陶潜节,窗草空迟茂叔来。几度长安醉明月,相思他日忆京台。

()

人生几合并,难可预期拟。龚君主我久,怀友念乡里。

花晨及月夕,有叹不容已。予时勉慰之,君归日可俟。

君归定念我,与今念友似。我安得好怀,二友梦寐里。

言之大笑乐,星霜速以驶。我忽来江南,对君念龚子。

龚君念二友,此日增愁垒。我将归对龚,语此还思尔。

君宁置二友,相思复谋始。山水自高长,梦魂还尺咫。

人生几合并,天风蓬蓬耳。

()

玉盌从兹閟,铜台空自寒。分香留故爱,同辇罢新欢。

急管销魂易,轻丝续命难。何因作云雨,彷佛梦中看。

()

伏阴固当奋,亢阳乃逾缅。嘈嘈蟪蛄鸣,树杪风不展。

上天收雷雨,万物沮沾洗。推案忽大叫,蓐驭何时返。

赤日厚地裂,挥汗无晨晚。古时有虞舜,弹琴理骄蹇。

轩辕制六律,四序无乖舛。何当挽二圣,吾欲遂仰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