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高适的《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燕歌行 创作背景

  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作对仗。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表现双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可以作为代表。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猜你喜欢

武信旧藩,遂宁新府。乃东川之会邑,据涪江之上游。

人物富繁,山川洒落。……宴东馆之靓深,傲北湖之清旷。

遂宁好,胜地产糖霜。不待千年成琥珀,真疑六月冻琼浆。

()

梅花开棐案,岭路未曾知。偏是南州士,孤芳劳我思。

青山无半亩,白眼亦多时。君解轩辕历,崆峒何处期。

()

秋风又到秣陵关,独客穷途尚未还。

武定桥头明月上,朦胧遥望紫金山。

()

包抱乾坤一环堵,拍手千门辉藻黼。

编茅何事傍云根,川观岩居天固予。

忆昔卧病岁壬午,梦行涧石憩衡宇。

常充达庵表其门,大楷金书爰仰睹。

吉符应已分行藏,才纪唐捐惜无补。

我生六年哀怙恃,三殤相继泣同乳。

只影危踪巢在幕,孽子孤臣气和缕。

千金不忍坐垂堂,十稔讵能酬鞠抚。

六张五角具孤虚,万死一生逃险阻。

矛头淅米剑头炊,耕常得晴刈常雨。

菲末葑根有荆棘,鼠雅雀舌皆强御。

意行足下起关山,夕计朝谋成龃龉。

先时败事后失机,啭喉角讳默招侮。

贫来富往见交情,行信言忠贻罪罟。

一本难令亲者亲,四海何由兄弟普。

数奇尝愧李将军,五穷未嗟韩吏部。

人生美恶半乘除,我常一味无甘苦。

五十知非计已迟,见机而作今犹愈。

结庐兹境了前缘,端居漫作溪山主。

列壑攒峰无耸峭,叠颖飞柯不瞋拒。

一室凝尘号全拙,茶铛酒壶编简聚。

草亭临流倚梦溪,观罢鱼游呼鹤舞。

地饶松竹秀而腴,林生兰蕙香频吐。

泉清洗耳何妨枕,晴轩炙背还堪俯。

采药寻梅度岭去,空翠城里烟迎步武。

乘坚策肥彼何人,藜杖枝筇自撑柱。

人家灯火照篱落,山头月色窥松户。

随云归逐度溪风,自喜此身轻一羽。

意安不厌饭藜蔬,睡美那能候钟鼓。

少壮颜从镜里非,利名心向尊前腐。

长因横逆反忠仁,讵向艰深探城府。

事变起灭真浮沤,身世行藏俱逆旅。

玉堂茅舍一蘧庐,鷃起鹏抟各飞举。

蛮触战争两蜗角,鸡虫得失了无补。

兴废纷纷汗马牛,贤愚泯泯埋尘土。

长啸勿碍天地郛,游思还从竹素圃。

要知岁晏日斜时,此心只与虚空侣。

一觞一咏姑自娱,断不伤今更思古。

力命悠悠讵足论,漫述平生记轩庑。

()

用短定非痴,爱闲真复奇。

饭香贫始觉,睡味老偏知。

畦地闲栽药,留僧静对棋。

余年犹有几,舍此欲何之?

()

试问卧云深处客,不知何以答升平。荡然至化难逃避,万里尧天一点云。

()

万三千尺出海面,岛国诸山无此高。谁遣黄图易他色,空传赤制属吾曹。

梦中雄鬼哀相吊,劫后顽仙笑独逃。收拾磨崖纪功笔,东南风急送春涛。

()

九龙冈上玄元祠,人言尊像神所遗。年年二月降灵鹤,来无定数有定期。

城头晓露生新警,万首望穿云际影。不知浊世谁下临,只许霜毛见修整。

石坛花落松风冷,戛然长鸣人语定。百年黧老誇见闻,万里黄冠赴灵应。

只从游骑突重围,城郭并与人民非。可怜陊殿荒烟里,无复当年丁令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