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版本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版本四)

()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点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颈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猜你喜欢

十里风光烟水白,嵯峨帝城紫雾隔。

笛声吹断蒲叶风,鹭飞界破青山色。

湖波鳞鳞织成縠,翠盖红幢机上簇。

长安富儿美少年,马行紫陌香尘扑。

画舫谁家窈窕娘,半额鹅黄时样妆。

玉手折花娇无力,花枝斜挂银丝长。

隔花踌蹰意相属,稍稍谈笑闻馀香。

夕阳西下汉水远,无计问觅双琼珰。

巫山高哉但入梦,安得插翅飞其傍。

君不见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尚在舟中宿。

()

青天上有无根日,驰光暂明还复黑。

昼夜相催老却人,忽忽吾言四十七。

偶看旧镜镜为羞,昔髭未生今白头。

朱颜丹药已难觅,青史功名行且休。

岁岁年年待富贵,富贵不来老还至。

老既至兮百事非,病妻对之怨且詈。

妻年比我虽稍卑,近亦摧颓如我衰。

一生仳离殕居半,此世欢娱能几时。

纵多子女知何益,北邙冢墓无人识。

古往今来共如此,我亦胡为空叹息。

人生满百世岂多,尊中有酒且高歌。

有酒不歌奈老何!

()

才呼痛快忽伤唇,积玉堆霜止一巡。便与唤名西施腕,较他舌乳更清新。

()

凤皇山下芙蓉驿,零落残碑半蚀苔。

黄鸟有时穿户过,青山地数摺溪回。

麦秋天气半明暗,蚕月人家忌往来。

俯仰十年如梦耳,旧题剥落已尘埃。

()

审问方知道,冥行易失岐。每因贪径捷,多致落嵚巇。

浪谓途言惑,先由己意移。知津要端的,直造始无疑。

()

南国馀梅润,东墙更竹阴。门庭迂市井,草树似山林。

客寄吾家是,斋居古意深。微风过枕簟,何有万黄金。

()

削平祸乱颂高皇,谁信神州是战场。理到丝清丝又紊,旧章新法弄人忙。

()

乘露看花过小园,海棠明润转芳鲜。无人伴我寻诗立,时有双双戏蝶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