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舟夜书所见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参考资料:

1、李作芳,段宗平主编.经典诵读读本: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2:第54页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猜你喜欢

解组渊明久倦游,琵琶听唱旧江州。避人地辟烟三径,乐圣杯衔月一楼。

削木曾期公冶对,著书未许子虚侔。秋深南极星增烂,照遍归云阁几周。

()

前山欺我船兀兀,结约江妃行小谲。

乘我船摇忽远逃,见我船定还孤出。

老夫敢与山争强,受侮不可更禁当。

醉立船头看到夕,不知山於何许藏。

()

东阳有逸老,雅尚在沉冥。狂咏曾讥凤,贫帷每聚萤。

瓢声犹厌聒,鼠味肯知腥。愤发穷三传,谋贻但一经。

仙郎真汉俊,高步涉虞廷。起草推长策,伏蒲犯怒霆。

奉常酬壮绩,朝宁仰仪刑。岂敢薄鸿路,其如恋鲤庭。

陈情频抗疏,予告喜扬舲。子以卿为月,亲看寿是星。

椿萱荣暮景,冈阜祝遐龄。茎掌携金露,华筵倒玉瓶。

齐年俱鹤发,双杖并鸠形。诰下鸾新紫,符来乌自青。

循陔思久渴,舞綵意方宁。菰米秋偏美,莼羹晚更馨。

君侯誇养志,明主待祈灵。海内况多事,能容爱独醒。

()

生世怜余后此公,闻人说似涕无从。一时文献交游里,十载烟霞杖屦中。

有子能为先友记,临终方见古人风。秋漪亭上残阳色,犹照先生醉后容。

()

都司宁拂御炉香,严谴归来鬓未霜。麟阁他年看赫弈,兽樽今日久凄凉。

楚氛闻说行将弭,汉道真成喜再昌。莫作湘累吟泽畔,锋车促召据南床。

()

帝青八万四千里,更着修眉一两尖。

古往今来愁得尽,不教我辈送愁添。

()

里仁无外事,徐步一开颜。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秋风倾菊酒,霁景下蓬山。不用投车辖,甘从倒载还。

()

独坐匡床枕半敧,山堂寒雨涨秋池。夜阑松子前阶落,吟得襄阳五字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