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拟:准备、打算。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参考资料: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2009:524-526
2、季镇淮.历代诗歌选(下):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73
3、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华文出版社,2009:356
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参考资料:
1、徐北文 .李清照全集评注 .济南 :济南出版社 ,2005年1月版 .
2、陈祖美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年9月版 :第119-121页 .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事歇心还歇,孤云自在流。清风收白汗,红日避高楼。
聚叶喧檐鸟,投閒学水鸥。不须生羽翰,随地有沧洲。
以松叶支棚纳凉 其二。明代。释今无。 事歇心还歇,孤云自在流。清风收白汗,红日避高楼。聚叶喧檐鸟,投閒学水鸥。不须生羽翰,随地有沧洲。
卢敖夫归骖鸾侣。相敬如宾主。
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
我家白发双垂雪。已是经年别。
今宵归梦楚江滨。也学君家儿子、寿吾亲。
虞美人·庐敖夫妇骖鸾侣。宋代。张孝祥。 卢敖夫归骖鸾侣。相敬如宾主。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我家白发双垂雪。已是经年别。今宵归梦楚江滨。也学君家儿子、寿吾亲。
四月江南花已残,却回来伴子陵竿。室营燕垒归犹客,梦渡江涛险似官。
长夏疏篱摇老绿,短衣由槛俯回澜。此中著述浑闲事,偏耐幽人冷眼看。
答遐瞩。清代。李贶。 四月江南花已残,却回来伴子陵竿。室营燕垒归犹客,梦渡江涛险似官。长夏疏篱摇老绿,短衣由槛俯回澜。此中著述浑闲事,偏耐幽人冷眼看。
明朝便典黑貂裘,寒食宁无数日留。烟断旧尝悲介子,火衰今不祀商丘。
百年尽付风吹柳,一雨远随山入楼。安有五侯鲭到我,自修茶事试香篝。
寒食客中二首 其一。元代。黄石翁。 明朝便典黑貂裘,寒食宁无数日留。烟断旧尝悲介子,火衰今不祀商丘。百年尽付风吹柳,一雨远随山入楼。安有五侯鲭到我,自修茶事试香篝。
物象芸芸,知几许、功夫来格。更时把、荷衣芰制,从容平熨。云淡天空诗献状,竹深花静机藏密。对窗前、屏岫老仪刑,真颜色。
商古道,谁俦匹。评今士,谁钧敌。向平舟问雁,久间霜翮。枰上举棋元不定,磨边旋蚁何曾息。傥天公、有意要平治,饶华发。
满江红(和李参政壁惠生日)。宋代。魏了翁。 物象芸芸,知几许、功夫来格。更时把、荷衣芰制,从容平熨。云淡天空诗献状,竹深花静机藏密。对窗前、屏岫老仪刑,真颜色。商古道,谁俦匹。评今士,谁钧敌。向平舟问雁,久间霜翮。枰上举棋元不定,磨边旋蚁何曾息。傥天公、有意要平治,饶华发。
小雨廉纤春欲归,桃花吹尽燕来迟。闭门却有宜人处,帘幕阴阴睡起时。
次韵庭玉弟暮春作。宋代。李昭玘。 小雨廉纤春欲归,桃花吹尽燕来迟。闭门却有宜人处,帘幕阴阴睡起时。
过了清明。江□郭外,云淡烟轻。几家台沼,萍芜自绿、残柳还青。
何人楼外吹笙。彷佛□、梨园旧声。唤起闲愁,暗思往事,老去忘情。
柳梢青。元代。韩奕。 过了清明。江□郭外,云淡烟轻。几家台沼,萍芜自绿、残柳还青。何人楼外吹笙。彷佛□、梨园旧声。唤起闲愁,暗思往事,老去忘情。
祀典千年重,严趋二妙同。
马嘶川日堕,路转石林通。
旌旆晴光外,山陵王气中。
云深罗俎豆,霜下肃臣工。
明月帝灵在,高秋天宇空。
瞻依增百感,松丱正悲风。
送高伯宗梁公实二比部祭陵庙。明代。谢榛。 祀典千年重,严趋二妙同。马嘶川日堕,路转石林通。旌旆晴光外,山陵王气中。云深罗俎豆,霜下肃臣工。明月帝灵在,高秋天宇空。瞻依增百感,松丱正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