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泊平江百花洲。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江南一带最美的地方是苏州,为王事奔走我却得以纵情遨游。
半生中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里四次停泊在这百花洲。
我跟岸边的杨柳都互相熟识了.眼前的云山执着地把我挽留。
不要责怪这孤舟漂泊不定吧。我自己本来就是一只孤舟。
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
王程:为公事而奔走的旅程。
作于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杨万里在年初伴送金国贺正旦使北返,行船至平江停泊在百花洲时,感慨自己一生漂泊,写诗抒怀。
参考资料:
1、[宋]杨万里著.杨万里集:三晋出版社,2008:96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
“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1154(绍兴二十年)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指一个人的半生)之多;十来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三”对“四”“五”对“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调)。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将主观的情感移到事物上,反过来有用被感染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绿阴清昼。两茸茸、梅子黄时候。华堂金兽。香润炉烟透。
舞燕回轻袖。歌凤翻新奏。院静人稀,永日迟迟花漏。
一井金 其一。宋代。李鼐。 绿阴清昼。两茸茸、梅子黄时候。华堂金兽。香润炉烟透。舞燕回轻袖。歌凤翻新奏。院静人稀,永日迟迟花漏。
故国忘归懒问人,新居斫竹旋开门。
菊生墙下不知节,酒滴床头初满樽。
涨水骤来真有浪,浮云卷去自无根。
凡心漫作颍滨传,留与他年好事孙。
九日独酌三首。宋代。苏辙。 故国忘归懒问人,新居斫竹旋开门。菊生墙下不知节,酒滴床头初满樽。涨水骤来真有浪,浮云卷去自无根。凡心漫作颍滨传,留与他年好事孙。
中都衣完地,振羽良独难。
美材副时须,步武随鵷鸾。
平生根柢学,万卷胸中蟠。
清规照冰玉,健笔翻波澜。
宦游聊复尔,荣利不可干。
去去展壮图,士友拭目看。
送李左藏三首。宋代。袁燮。 中都衣完地,振羽良独难。美材副时须,步武随鵷鸾。平生根柢学,万卷胸中蟠。清规照冰玉,健笔翻波澜。宦游聊复尔,荣利不可干。去去展壮图,士友拭目看。
海天亭上坐焚香,静爱山中寒日长。石罅云芽含宿雨,波心树影弄残阳。
九霄月散九峰剩,一夜泉生一寸强。却漫有台名点易,误教游客问行藏。
夕坐观泉月上始还。明代。邵宝。 海天亭上坐焚香,静爱山中寒日长。石罅云芽含宿雨,波心树影弄残阳。九霄月散九峰剩,一夜泉生一寸强。却漫有台名点易,误教游客问行藏。
络纬声转急,田车寒不运。
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
舍傍旧佣保,少换老欲尽。
宰木郁苍苍,田园变畦畛。
招延屈父党,劳问走婚亲。
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
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
夜阑风陨霜,乾叶落成阵。
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
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龀。
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
过家。宋代。黄庭坚。 络纬声转急,田车寒不运。儿时手种柳,上与云雨近。舍傍旧佣保,少换老欲尽。宰木郁苍苍,田园变畦畛。招延屈父党,劳问走婚亲。归来翻作客,顾影良自哂。一生萍托水,万事雪侵鬓。夜阑风陨霜,乾叶落成阵。灯花何故喜,大是报书信。亲年当喜惧,儿齿欲毁龀。系船三百里,去梦无一寸。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
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清代。王国维。 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