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

译文

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居然还见不到一朵花。

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

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

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

注释

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

山城:亦指夷陵。

“残雪”二句:诗人在《夷陵县四喜堂记》中说,夷陵“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残雪:初春雪还未完全融化。 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

“夜闻”二句一作“鸟声渐变知芳节,人意无聊感物华”。归雁:春季雁向北飞,故 云。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感物华:感叹事物的美好。 物华 :美好的景物。

“曾是”句: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 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花著称,作者《洛阳牡丹记 风俗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

冻雷:寒日之雷

乡思:思乡、相思之情

物华:自然景物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3-34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7-88

3、林冠群 周济夫.欧阳修诗词文选译:巴蜀书社,1991:16-17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你喜欢

王生嗜古元成癖,古今图画如山积。壁上时时烟雾飞,案头隐隐生泉石。

吾闻胜国有王蒙,丹青绰有巨然风。幽溪细路已盘曲,烟岚树木何菁葱。

此图珍秘几年所,廉者不求贪不与。知余夙有卧游情,一旦披图便相许。

奚奴捧送神飞翻,山斋赏鉴忘朝餐。焚香再拜谢君赐,照乘明珠未是恩。

()

亭前山色绕危栏,亭下波涛直浸山。

波上渔舟亭上客,相看浑在画图间。

()

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

岂意残年踏朝市,有如疲马畏陵坡。

羡君同甲心方壮,笑我无聊鬓已皤。

何日西湖寻旧赏,淡烟疏雨暗渔蓑。

()

苍岩高出太行颠,下瞰南州数点烟。海外忽来玄鹤驾,人间重见白云篇。

行藏玉雪谁相染,咳唾珠玑并可传。不向山林瞻气象,岂知台省有神仙。

()

娇鬟堆枕钗横凤,

溶溶春水杨花梦。

红烛泪阑干,

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

玉佩天涯远。

各泪试严妆,

落梅飞晓霜。

()

循吏三年借寇君,宾筵春事一番新。中山自可销千日,河朔宁须泥十旬。

()

疾眼逢春四壁空,夜来山雪破东风。未知王母千年熟,

且共刘郎一笑同。已落又开横晚翠,似无如有带朝红。

僧虔蜡炬高三尺,莫惜连宵照露丛。

()

索索复索索,无凭却有凭。过溪遭恶雨,乞食得干菱。

只有山相伴,终无事可仍。如逢梅岭旦,向道只宁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