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
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出自。唐代。方干。的。送从兄郜。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诗歌首联,感慨人生道路多而漫长,天下之大,不知何时才能与堂兄再次相见。表达了与从兄分别后不知何处能相逢的伤感。
第二联希望珍惜时间,千万不要虚度,不然头发花白也难再相见,表达了岁月不等人,与从兄不知何时能相逢的伤感。这两句长于比拟,前句以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处不在的时间,比作可任人随意抛掷的物体,后句以无主观感情可言的华发拟人。两个比拟手法的运用,既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又使之显得生动活泼。“莫虚掷”三字给人以警示,“不相容“一句更增强了人的紧迫感,两句都起到了极好的劝诫作用。
第三联是名句,注意炼词炼句,“摇”即摇动、晃动,月亮的倒影在水中随波荡漾,以动衬静,描绘出诗人送别从兄时环境的凄清冷寂。“雨”是诗眼,空城细雨绵绵,掩挡了钟声。
第四联写自己心随从兄而去,想象自己随从兄跨越万水千山,表达了强烈的不舍之情。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佛光影中大杜多,八万细行灭尘劳。
爱护有情如眼目,胡奴来供滤水囊。
手持白拂起清风,奉持所闻佛直指。
小根魔子欲横戈,弓折箭尽皆消霣。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宋代。黄庭坚。 佛光影中大杜多,八万细行灭尘劳。爱护有情如眼目,胡奴来供滤水囊。手持白拂起清风,奉持所闻佛直指。小根魔子欲横戈,弓折箭尽皆消霣。
缘结来生净果,从他半世蹉跎。冷淡交,唯三个。除此外更谁插口皮?减着呵少添着呵便觉多,明月清风共我。
【双调】沉醉东风 缘结来生净。元代。冯子振。 缘结来生净果,从他半世蹉跎。冷淡交,唯三个。除此外更谁插口皮?减着呵少添着呵便觉多,明月清风共我。
河股东来得断垣,一龛清梵托旃檀。苍苔绕径无尘到,落日敲门借竹看。
风急帘光先送暝,春阴梅韵独禁寒。垆香深寂蒲团净,欲就山僧结淡欢。
同子重晚步过竹堂。明代。文徵明。 河股东来得断垣,一龛清梵托旃檀。苍苔绕径无尘到,落日敲门借竹看。风急帘光先送暝,春阴梅韵独禁寒。垆香深寂蒲团净,欲就山僧结淡欢。
联翩衔尾下深溪,又是当年竭泽时。玉烛均调何日是,舂陵三叹次山诗。
甲午秋作四绝题窗间 其四。宋代。刘宰。 联翩衔尾下深溪,又是当年竭泽时。玉烛均调何日是,舂陵三叹次山诗。
天遣吾来此劳农,要令遗躅访颜公。虽无二十四宾客,诗酒略追前辈风。
二月望日欲劳农于弁山会风雨作遂出南门因登岘山观洼尊访五花亭遗迹晚霁游何山观读书堂薄暮 其二。宋代。王十朋。 天遣吾来此劳农,要令遗躅访颜公。虽无二十四宾客,诗酒略追前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