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青闺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
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
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出自。元代。朱栴。的。官桥柳色。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青闺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朱栴一般指朱木旃。朱栴(zhān音毡)(1378.2.6.—1438.8.23.),汉族。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号凝真、凝真子。明洪武戊午即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出生于明朝最初的都城应天府(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正统三年八月乙卯初三日(1438 年.8月23日)病逝,享年61岁。逝世后,埋葬在今宁夏同心县韦州明王陵。朱栴死后,被明英宗谥曰“靖”,史称“庆靖王”、“大明庆靖王朱栴”。朱栴是庆王府第一代庆王,他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在宁夏生活45个春秋。
三载王门老曳裾,文章鄙俚世情疏。病多傍肆常求药,视短停灯久废书。
报主壮心空磊落,向人别意谩踌躇。他年相忆知何处,泪洒黄河溯汴渠。
别汴城诸友。唐代。王翰。 三载王门老曳裾,文章鄙俚世情疏。病多傍肆常求药,视短停灯久废书。报主壮心空磊落,向人别意谩踌躇。他年相忆知何处,泪洒黄河溯汴渠。
仙凡相去咫尺间,弱水隔断蓬莱山。鹄袍星散夜色皎,寒随天风生佩环。
帘动波纹烛影闲,宝兔喷落红霞斑。三场校对时有暇,咳唾珠玉遗人寰。
我赋浙江徒手还,丹桂可望不可攀。后来战艺始得俊,南宫转觉功名悭。
大省铨衡新檄颁,金陵邂逅生欢颜。得钱沽酒慰岑寂,时出险句惊神奸。
袖携众作无可删,故人各已登朝班。见君此卷动馀兴,行闻胪唱开天关。
题张源相辛巳试院唱和诗卷。明代。陶安。 仙凡相去咫尺间,弱水隔断蓬莱山。鹄袍星散夜色皎,寒随天风生佩环。帘动波纹烛影闲,宝兔喷落红霞斑。三场校对时有暇,咳唾珠玉遗人寰。我赋浙江徒手还,丹桂可望不可攀。后来战艺始得俊,南宫转觉功名悭。大省铨衡新檄颁,金陵邂逅生欢颜。得钱沽酒慰岑寂,时出险句惊神奸。袖携众作无可删,故人各已登朝班。见君此卷动馀兴,行闻胪唱开天关。
得失固有命,世人空自劳。冬温少霜雪,松短没蓬蒿。
孤宦千里远,荣名一旦高。回看碌碌者,太华与秋毫。
送丁正臣通判复州。宋代。司马光。 得失固有命,世人空自劳。冬温少霜雪,松短没蓬蒿。孤宦千里远,荣名一旦高。回看碌碌者,太华与秋毫。
山中高卧六十霜,青云为佩霞为裳。南溟六月赤虹起,群仙跨之来翱翔。
寄赠方隐君六首 其四。明代。宗臣。 山中高卧六十霜,青云为佩霞为裳。南溟六月赤虹起,群仙跨之来翱翔。
虽设柴门昼亦关,衡茅低架两三间。平分窗外千竿行,高卧林南一枕山。
酿酒每逢秋色暮,钞书常爱纸痕斑。蓬蒿原是吾家物,仲蔚年来久不删。
题东村茅舍。清代。张善恒。 虽设柴门昼亦关,衡茅低架两三间。平分窗外千竿行,高卧林南一枕山。酿酒每逢秋色暮,钞书常爱纸痕斑。蓬蒿原是吾家物,仲蔚年来久不删。
野雾苍茫里,寒砧远近间。溪明秋见石,云密树连山。
木叶经霜落,渔歌倚棹还。何时倦行役,小筑自闲闲。
安阳道中次雪崖韵。清代。张鸿仪。 野雾苍茫里,寒砧远近间。溪明秋见石,云密树连山。木叶经霜落,渔歌倚棹还。何时倦行役,小筑自闲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