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

译文

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烟霭纷纷。晴日朗照,溪边的新梅香气氤氲。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我独在天涯满腔怨恨,试想我现在是何等的悲怆伤神?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令人忧愁的节令时分。遥想深闺中的你,一定也是思绪纷纭。画楼的层门紧闭,春风暗暗使你的容颜瘦损。我真是对不起你啊,让你独守空闺冷衾。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费了大好青春。你可知道,我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进闺门。更有多少酸甜苦辣,留着回去向你诉说详尽。可等到我们再度相逢,恐怕又要过一年光阴。

注释

肌雪:指人的皮肤洁白如雪。

“寒水”句:杜甫《冬深》诗“花叶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露随类影,寒水各依痕。”此处化用其决心书。

“春意”二句:杜甫《阆水歌》:“更复春从沙际归。”

孤负:同辜负。枕前云雨:此处指夫妇欢合。即宋玉《高唐赋序》中的“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借指男女相爱。

石州慢·寒水依痕 创作背景

  张元斡本是南宋抗战名臣李纲的行营属官,因不愿与奸臣秦桧同朝,晚年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词别本题为“感旧”。词人写晚年离乡思归之情,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寄寓了词人对妻子、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也体现张元斡词在激昂悲壮之外的细腻深情的另一面。

参考资料:

1、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第156页

  本词别本题为“感旧”。词人写晚年离乡思归之情,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寄寓了词人对妻子、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也体现张元斡词在激昂悲壮之外的细腻深情的另一面。张元斡本是南宋抗战名臣李纲的行营属官,因不愿与奸臣秦桧同朝,遂辞职南归。词的开头点明时令季节。“溪梅”二句用特写的的手法刻画报春的使者。下片“画楼”以下三句,虚景实写,设想佳人独居深院,因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归,形体渐渐消瘦下去。“心期”三句抒写埋藏词人心底的渴望,即回归故乡,与亲人诉说凄凉。因其有些经历,故黄蓼园认为本词是“因送友而除名,不得已而托于思家,意亦苦矣。”似有牵强附会之嫌。细品全词,还是抒客子思亲之情怀。开篇五句化用杜甫诗意却了无痕迹,写初春之景极为熨贴生动。“天涯旧恨”为上片之眼,也是全词感情的出发点。长亭望远更显思归之切。下片开头“情切”二字精彩,绾合双方,既说自己情切,也引出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从“孤负枕前云雨”句看,所思者就是妻子。再从末尾两句看,似乎作者离家时间在一年左右。词风婉丽而不凄苦,可能是南渡前的作品。歇拍以情收结,极言不堪离别之苦,感情跌宕,含意深沉。这首词构思精妙,超越闺怨,有着对人生的悲叹,内涵深广。

张元干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猜你喜欢

往使匈奴国,持节岂辞遥。

朔北正苦寒,风汝与雪飘。

燕山何处是,汉铭应已销。

前车渡冰河,後骑鸣金镳。

行行至穹庐,尊我不敢嚣。

玉爵亲献酬,名裘进狐貂。

礼成复命日,菀抑舒杨条。

()

沙净水争流,舆篮呼渡幽。酒行因缱绻,诗到得夷犹。

盛日腾高步,飞云裂醉眸。江山无尽藏,楚尾又吴头。

()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

积雨空阶生绿衣,幽幽点点弄秋姿。

黄昏楼角看新月,还是去年牛女时。

()

休絮。休絮。我自明朝归去。

()

稻穗登场谷满车,家家鸡犬更桑麻。

谩栽木权成篱落,已得清阴又得花。

()

白发尉曹能挽弓,著鞭跨马欲生风。

乃兄本是文章伯,此老真成矍铄翁。

枹鼓诸村宵警报,牛羊几处暮牢空。

得公万户开门卧,看取三年治最功。

()

江头江尾极行行,一片心如江水横。老树临流无积叶,夜鱼停月倍开睛。

休牵世态遮山色,任改乡音和橹声。一见鄱阳贤太守,台关今接石头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