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出自。唐代。李贤。的。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
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
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
黄台:台名,非实指。
离离:形容草木繁茂。
自可:自然可以,还可以。
蔓(màn):蔓生植物的枝茎,木本曰藤,草本曰蔓。
《全唐诗》在这首诗题下注云:“初,武后杀太子弘,立贤为太子。后贤疑隙渐开,不能保全。无由敢言,乃作是辞。命乐工歌之,冀后闻而感悟”。可见这是一首咏物托意的讽喻诗,当作于李贤废为庶人前。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14
2、张国动.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41
这首诗形式上为乐府民歌,语言自然朴素,寓意也十分浅显明白。以种瓜摘瓜作比喻,讽谏生母武则天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伤害亲子。
开始两句描写种瓜黄台下,果实累累。诗人者使用“离离”这一叠词,简括而又形象鲜明地点染出瓜熟时长长悬挂在藤蔓上的一派丰收景象。接着写出“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的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一个“好”一个“稀”,言简意赅,形象鲜明,对比强烈,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生长变化的辩证规律,于轻描淡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远用意。“三摘犹自可”使用让步修辞手法,以突出“摘绝抱蔓归”的可悲结局。诗人的原意是借以对武后起到讽喻规劝作用,希望她做事留有余地,切勿对亲子一味猜忌、过度杀戮。否则,犹如摘瓜,一摘、再摘,采摘不已,最后必然是无瓜可摘,抱着一束藤蔓回来。
这首诗在格调上比较类似于曹植的那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但曹植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而李贤这首诗却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所以,相比于曹诗“相煎何太急”这样激烈的言辞来,李贤的这首《黄台瓜辞》更多的是一种哀惋。他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儿女们赶尽杀绝。
全诗虽只六句三十个字,却表现出一个完整的主题思想。语言平易晓畅,体现了乐府民歌的特色。全诗运用比喻,寓意蕴藉深婉,能收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艺术效果。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今已佚失。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追加李贤司徒官爵,迎其灵柩返还长安,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为皇太子,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今章怀太子墓。
藉甚博山令,音书远易乖。闻君挂吏议,长揖归茅斋。
岁有耕何获,官清罢亦佳。余思投刺去,指日渡清淮。
武九罢博山却寄。清代。张远览。 藉甚博山令,音书远易乖。闻君挂吏议,长揖归茅斋。岁有耕何获,官清罢亦佳。余思投刺去,指日渡清淮。
少为紫陌看花郎,岁晚维摩住病坊。
忽被彩云瞒老眼,错呼青女作红娘。
冬暖海棠盛开三绝。宋代。刘克庄。 少为紫陌看花郎,岁晚维摩住病坊。忽被彩云瞒老眼,错呼青女作红娘。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窗间半偈闻钟后,
松下残棋送客回。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
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寄清源寺僧。唐代。温庭筠。 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舟逐萤光,树藏鸦色,望入蛮天深处。岫月轻招,海波狂吸,诗情暗消樽俎。
又半卷炎氛去,岩腰洗秋雨。
悄无语。共鱼龙、梵音倾听,更箭短、催动寺楼钟杵。
冉冉鹤南飞,念家山、知在何许。倦笛吹残,信人间、还有歧路。
任孤鸢跕影,占断隔溪尘雾。
法曲献仙音•白鹤山极乐寺高楼面海,晴雨半山,夏秋瞬变,夜坐成赋。近代。陈匪石。 舟逐萤光,树藏鸦色,望入蛮天深处。岫月轻招,海波狂吸,诗情暗消樽俎。又半卷炎氛去,岩腰洗秋雨。悄无语。共鱼龙、梵音倾听,更箭短、催动寺楼钟杵。冉冉鹤南飞,念家山、知在何许。倦笛吹残,信人间、还有歧路。任孤鸢跕影,占断隔溪尘雾。
方丈蓬莱第一人,星轺玉节正青春。
只今回鴈峰头客,曾触神龙领下鳞。
未遣五纹朝补衮,便应三字夜司纶。
湘江绿净不可垂,却要珠玑欬唾新。
送蔡定夫赴湖南提刑二首。宋代。杨万里。 方丈蓬莱第一人,星轺玉节正青春。只今回鴈峰头客,曾触神龙领下鳞。未遣五纹朝补衮,便应三字夜司纶。湘江绿净不可垂,却要珠玑欬唾新。
曾过槜李古禅关,十五年来梦想閒。闻说新堂增胜概,又怜游客变衰颜。
香檀印篆销晨暮,题墨笼纱记往还。能了一心随处静,何须辛苦远人寰。
静照堂。宋代。王存。 曾过槜李古禅关,十五年来梦想閒。闻说新堂增胜概,又怜游客变衰颜。香檀印篆销晨暮,题墨笼纱记往还。能了一心随处静,何须辛苦远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