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后因以“随声吠影”比喻一经他人嗾使,便不分是非曲直,对人横加噬啮。清 王韬《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甚有儒冠而兽行者,一为衣食所驱,遂至随声吠影,恬然不知耻,悍然罔所顾。”

偏正 比喻不分是非曲直而盲目地随着狂吠。语本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清·王韬《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有儒冠而兽行者,一为衣食所驱,遂至~,恬然不知耻,悍然罔所顾。”△贬义。多用于指责受他人指使,不问是非而胡说八道的人。→胡言乱语↔是非分明

典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