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汪遵的《西河

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

自从明宰投巫后,直至如今鬼不神。

()

  诗题“西河”是水名,在今山西省境内。应是西门豹巧惩“河伯娶妇”的所在地。西门豹是战国初年魏文侯的一位循吏。他做地方的长官时,调查民间疾苦,禁止为河伯娶妇,并征发百姓开渠灌田,兴修水利,是个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名闻天下,泽流后世”。《西河》即以他的这段佳话为题材。诗的头两句叙述了河伯娶妇陋习的内容。当地每年都要把花容月貌的少女投入水中,活活溺死。这就是河伯(即河神)娶人的习俗。诗句语言平实,叙述概括有表现力。“花貌”之青春年少,“溺”之惨不忍睹,“年年”之时间久远,无时可幸免,均道出了“河伯娶妇”的残酷与荒诞。第二句的“传”字含蓄耐寻,说明这种不合情理的事是地方上的官吏勾结祝巫(古代专以降神召鬼为职业的人)为了搜刮老百姓的钱财而编造出来的。真正祸害人民的不是河伯而是这些贪官、坏人。这个“传”字,下笔虽轻,语气却重,作者的憎恶感情溢于言表。第三句用“明宰投巫”叙述西门豹智斗恶势力。他知道“河伯娶妇”是“从来久远矣”,设法智取,以迷信打击迷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装作真信河伯要娶妇,借口新妇不美,要另找一个,接连把三个巫婆投入河中去向河伯禀告,又把三老扔到河里,使掾吏、豪绅“叩头旦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这样,不用禁令,河伯娶妇的事自然禁绝。“投巫”是颇有戏剧性的一幕,表现了西门豹的机智能干和沉着老练。作者在“宰”前冠以“明”字,充分表现了对西门豹的赞赏和钦佩。

  这首诗,重在叙述,句句叙述,四句诗蝉联而下,构成了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再现了历史上一个有意义而有趣的故事。诗中不着议论,议寓叙中,作者不着抒情,情含其中。作者的笔头已由古到今,感情由赞赏到企盼,对现实的针对是不言而喻的,结出了言外之象。作者以史实讽喻现实,用古人以警时人,创作意图是很明确的。这首诗客观地赋咏历史人物,是本色的咏史诗。

汪遵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猜你喜欢

未随尘土翳蓬蒿,晚着幽亭惬所遭。风细暗闻笙籁发,地偏真得斧斤逃。

移根曲阜还同纽,分液中山合作醪。历尽岁寒柯叶在,柴墟松竹与争高。

()

玉磬山房,西窗下、论文剪烛。儿女辈、挽衣问讯,酒浆相续。

往事堪惊如噩梦,新愁欲话难更仆。怅登山临水送将归,吾家玉。

春草句,劳心曲。隋苑外,逢南菊。叹雪中鸿爪,去来何速。

才子从来悲失路,斯人岂合栖空谷。约明春、邓尉看梅花,支公屋。

()

红尘拂面望春门,绿草齐腰金谷园。鹤篆遍书苔满砌,犬声遥在月明村。

春风院院深笼锁,细雨纷纷欲断魂。拾得残红忍抛却,阿咸头上伴银幡。

()

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

黄石东行平海卫,浪蘸虹霓湿修曳。天清时见小琉球,一点青螺漾空际。

舟行万里随天风,探奇默祷蛟螭宫。便邀海若相感动,波攒叠巘青摩空。

安知琉球何者是,转瞬阴云迷尺咫。到官两日席未暖,欲践层峦恣双眼。

风颠浪吼冰夷怒,即恐灵鳌倏移去。咄哉神閟焉可窥,倚天猿啸无穷期。

()

露下菰蒲有雁声,晓骖初发宿寒轻。

新知乍别孤吟倦,旧国重来百感生。

黄叶闭门逢野寺,白波侵郭见江城。

家林暂别堪惆怅,翻忆浮丘海上行。

()

外甥似舅明昌帝,取法宣和尚工伎。李早画马供奉时,画院森森严品第。

冀之北土马所生,早也想见房星精。遂令龙媒出毫素,侧胸注目疑嘶鸣。

纨扇画三骑,郎君峭鞍辔。窄衫绣襮四带巾,靴尖曾踢中州碎。

紫绒军败祁连山,金钿玉轴仍南还。好事空馀扇头马,至今拂拭尘埃间。

()

荆花竟谁授,解复人心初。如何七尺躯,翻令百行疏。

气聚天始完,流深海不墟。于兹竟莫悟,泣下收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