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钱起的《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

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

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住:一作“至”,一作“去”。

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

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4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3-224

送僧归日本 创作背景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3-224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猜你喜欢

倚风晴缆着烟莎,一抹斜阳白鸟过。

脱手簿书无半点,细翻黄卷课龟罗。

()

淮上相逢得胜游,水边乡落水边洲。每怜酒旆能留客,长恐秋风便解舟。

十载穷通重把手,两朝今古一回头。金明且看春波绿,共我忘机子与鸥。

()

学道本屡空,所积岂为贫。

我生无长物,有辄恐累身。

挟块公子伯,陶土帝者仁。

可惜水玉姿,下与瓦砾亲。

吾子泮林旧,文采含青春。

江湖挹余波,谓此席上珍。

方正自温润,玉德如其人。

潦倒竟何用,厚德山岳均。

愧非笔札才,不堪演丝纶。

三召已三逐,琬琰甘猥法抆拭置前列,

濯以天汉津。斯文傥未丧,

六经要铺陈。大易伏羲祖,

春秋丘明臣。琢磨三益友,

几案增日新。定非注虫鱼,

与世忆凤麟。

()

禀化凝正气,鍊形为真仙。忘心符元宗,返本协自然。

帝一集绛宫,流光出丹玄。元英与桃君,朗咏长生篇。

六府焕明霞,百关罗紫烟。飙车涉寥廓,靡靡乘景迁。

不觉云路远,斯须游万天。

()

山田一雨稻初苏,村景宜添七月图。鸡犬惊喧官牒下,农忙时节隶催租。

()

望穷东北思迢迢,老鹤孤云不可招。二十年前醉泉石,九重天上自箫韶。

扶持元气文章笔,扫荡尘寰花月妖。有个老生东海上,高横青眼看扶摇。

()

一上湖南淀山寺,寺门高开秋树颠。下界云烟惟一气,八方楼阁驻诸天。

无风灵籁时生壑,深夜神龙或起渊。我独题诗此临眺,寥寥宇宙几千年。

()

昆明池里跃金鳞,怒目扬鬐不露身。

想是龙门曾点额,至今羞见钓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