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愁恨”是悲秋的内容,但是在这首词里,它的表现更为自然婉致。李煜词多有以情见景的写法,但这首词他用的却是以景见情的方式。整首词大部分都是在写景,都是在营造氛围,只是到了最后才点明主旨。这种写法铺垫充分、自然流畅,如大浪远来,初见微澜,至岸方崩石裂云,有石破天惊之感,这种笔法在写景抒情时当为借鉴。但是在这首词中,李煜仍不免有以情见景之嫌,所以整词情调不明快,悲愁感伤的气氛稍浓。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猜你喜欢

薄妆小靥闲情素。抱著琵琶凝伫。慢捻复轻拢,切切如私语。转拨割朱弦,一段惊沙去。

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

()

一夕悲风起夜台,兰苕秀质倏倾摧。九京己作骑鲸梦,半世空怜倚马才。

蒿里凄凉朝露积,钱塘寂寞暮潮回。悬知穷达皆由命,始信冯唐最可哀。

()

河豚初贵荻芽生,洲上高人曳杖行。谁识静中观物理,长空淡淡大江横。

()

绝漠功虽大,长城怨亦深。

但知伤地脉,不悟失人心。

()

相逢各相慰,对酒复凄然。试订重来日,那堪更廿年。

我终耽寂寞,君且任飞骞。但使存吾道,行藏总在天。

()

春风吹早,乍搓酥滴粉,清瘦难支。槛外梨云,分明缟夜同伊。

天然雪儿标格,看一笑压倒红儿,休怜薄命,妆罢朝天,淡扫蛾眉。

记清明坟草离离。有缟袂婵娟,泪溅花枝。色相全空,嫌他夕照烘时。

谁遣素心人去,相送处,流水东西。玄都观里,前度刘郎,霜鬓成丝。

()

高郎八岁失其母,每一言之泪如雨。忽然有信自北来,知道慈亲在临汝。

艰难一别四十年,惊喜失声浑欲舞。水行有舟陆有车,襆被即行身欲羽。

遥想团栾再拜时,膝下抱持喧笑语。人生天地谁无母,此别真如隔今古。

焉知孝感动神明,万里言归复相睹。吴兴山水清且远,指日安舆还乐土。

我当理舟楫迎汝,买红缠酒刲肥羜。斑衣喜色映庭萱,白发从教老农圃。

()

浮世今何事,空门此谛真。死生俱是梦,哀乐讵关身。

远草光连水,春篁色离尘。当从庾中庶,诗客更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