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

  这是一篇怀乡之作。

  上片直抒乡愁。作者家乡被金兵大肆屠杀,掠夺一空,自己逃难在外,想起家乡便痛心疾首,黯然神伤。起首以“凭高远望”发端,看到的只是白云茫茫,一片缥缈,对家乡刻苦的思念使他日夜思归,但家乡已为敌人所占,有家难回,白白辜负了子规殷勤地劝告“不如归去”。当他正在新亭为思乡而凄然流泪时,亭外雨声潇潇,更添悲凉。他把目光转向眼前之景:国破家亡,其恨无穷。这滚滚东流的江水,也难流尽家国之恨,语极沉重,情极悲痛,活绘出一个失去家国的流亡者悲怆的形象。

  下片以“遥想”二字发端,写自己的思绪又回到了家乡。那里江口依旧,该是到了鸟啼花谢的时候吧?可现在却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怎不令人伤感!“燕子”三句,他想象不懂人间之事而照常回家的燕子,找不到旧巢后,十分疑惑呢喃而语。作者选取典型事物,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蕲州被敌人破坏的情景。语虽平淡却感人至深。“最苦”三句,作者压抑不住痛失家国的愤怒,直接写出蕲州城破的惨状。富庶的蕲州,十万户之多的人口都被杀尽,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里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也是写实,揭露和控诉了金兵惨无人道的罪行。正因为如此,作者由对家乡刻骨的思念,再到对敌的愤怒,最后上升为报仇雪恨的决心和壮志。结尾二句“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是力量、是誓言,也是必胜的信念,二句振起全词,壮志凌云,铿锵有力,是被践踏被蹂者奋起反抗而发出的最强音和最高音。

王澜

王琅,一作琅,字澹子。番禺人。约为明崇祯间诸生。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徵召不赴。后礼函是于雷峰,法名今叶,号开五居士。著有《蛙雨楼稿》、《野樗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一有传。

猜你喜欢

犀珠的皪清蕤结。霞绡虹佩娇于月。点屧应春雷。惊鸿鸾袖回。

踏摇花似雾。冉冉淩波去。惆怅弄梭人。霄窗蜜苣新。

()

何年仙客驭烟霞,祠宇今传海上家。井有珊瑚浮紫气,人从勾漏负丹砂。

春风暖入三花树,夜月光涵五色车。怅望羹墙不一笑,叱羊谁自隐金华。

()

露下消烦热,清言欲二更。桐阴延夜月,虫语作秋声。

触景情何远,怀人句忽成。兴心飞鸟上,离思觉旋生。

()

去年冬至第一日,省墓人回船过急。不知两眼血乾无,使我时时为君泣。

()

玉斧修成宝月团。月中仍有女乘鸾。钗横鬓乱不胜寒。

白兔楼头风露迥,碧鸡祠下水云宽。相思两地共凭阑。

()

九月逢连雨,萧萧稳送秋。龙公无乃倦,客子不胜愁。

云气昏城壁,钟声咽寺楼。年年授衣节,牢落向他州。

()

绮园换劫,对树远连天,草萋迷渚。浪淘自古。剩年时禊事,暗随流去。

旧日桃花,付与谁家作主。漫凝伫。尽绿叶替枝,低黯无语。

人世如逝羽。一例沧桑,霎时歌舞。断肠信否。便玄都重到,怕迷门户。

种就清愁,燕麦无情漫与。篆香炷。镇相思,独眠孤戍。

()

一磴出林端,千峰次第看。长闲如未遂,暂到亦应难。

谷树云埋老,僧窗瀑影寒。自嫌心不达,向此梦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