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

  此词描写孤独寂寞的相思之苦。开头两句,回忆去年秋天与情人在故溪头、桐树下相晤话别的情景。话别,是推断出来的,是根据下文的“恨”字说的,这恨,只能是离愁别恨。把相唔之处称作“故溪头”,也很有意思,加上一个“故”字,就把二人对年交往的情义包括进去了。接下来用“红叶题诗”的典故,是暗中把自己比喻幽闭的宫女,其孤独寂寞之情状依稀可见。过片三短句,写得很概括,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却很开阔。人是“漫倚高楼”,朝下面含情不语地凝望着悠悠的流水,此时此际,心中所忆、所想,所希冀、所企盼,均在不言之中。“水悠悠”之后接上“几多愁”,也许是巧合,这使读者联想到李后主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三个短句的表现力是相当强的。接下来,“雁书不到,蝶梦无凭”,巧妙地天然属对,把见不到信、做不成梦的情况通过典故表达出来,这一方面可与上片的用典相呼应,避免了失之单调的弊病,另一方面,也使得词句呈现出丰满的形象性,避免了抽象地空喊孤独、空喊寂寞的弊病。最后以“漫倚高楼”作结束,交代了全词所写的“凭觞静忆”和倚楼凝望的所在之处,使得主人公的活动有了个落脚点,这也是很必要的。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全词以倚楼作结,但倚楼的行为并没有停止,词读完了,在读者的印象中,好像主人公仍然在倚楼沉思,并没有移步离开那儿。

晏几道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猜你喜欢

沽春闲觅酒人家,策杖林西日欲斜。小小溪桥篱半角,忍冬藤蔓树头花。

()

关西长虑独兢兢,万灶分屯感慨深。不易制如巫硖水,最难得是蜀人心。

拨灰忍见俱焚玉,铭鼎徐看小篆金。欲倚筹边开玉帐,共观城外柏森森。

()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

行学非真道,徒劳神与躯。千里寻月影,终是枉工夫。

不悟缘声色,当今学者疏。但看起灭处,此个是真如。

()

士安逾弱冠,落魄未修饰。一朝因感激,志学忘寝食。
著书穷天人,辞聘守玄默。薄葬信昭俭,可为将来则。

()

都统开牙治,威仪比汉官。共和成宙合,馀怒及师团。

锦绣千人散,琅珰大吏冠。更留鞭血地,说付贼民看。

()

今年两度悬弧日,前后三句孰是真。千树老松生琥珀,灵光全已属斯人。

()

我昨浙中来,草木已黄落。一下建溪水,绿叶纷沃若。

回念母在京,年已桑榆薄。同产有一姊,天乃夺之速。

昨夜来入梦,颜色犹曩宿。肴馔既已陈,谓我食无肉。

馎饦既已罄,犹索玉田粥。自言数年中,处境真荼毒。

亦欲通消息,使令无僮仆。亦欲过谈心,往来车无轴。

慰藉苦无词,姊乃放声哭。掩口劝勿声,忽尔视为辱。

自揣姊何辜,遇人竟不淑。平生颇修谨,奚至占脱辐。

复念秦与闽,道里五千足。姊宁有羽翰,远举如黄鹄。

村鸡忽唱晓,豆大镫摇绿。倚枕自沈吟,此意日往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