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

译文

春夜宁静一切生物全都止息,不时听到隔着竹林几声犬吠。

却使我回忆起在山里的时候,有人家的地方远在山涧西边。

真羡慕你天明就要启程归去,安于采蕨生活轻视爵高官显。

注释

竹亭:用竹建造的亭子,一说指竹林中的亭子。钱少府:即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少府:县尉的别称。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唐人则以明府称县令……既称令为明府,尉遂曰少府。”

群动息:各种动物停止活动。晋陶潜《饮酒》诗之七:“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涧(jiàn):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明发:早晨起程。晋陆机《招隐》诗之二:“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踯躅。”

蕨:即蕨菜,也叫拳头菜。一种野生蕨类植物厥的嫩芽,可食用。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84-85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是王维为赠别友人钱起而作的五言古诗。钱起也有五言古诗《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相和。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84-85

  这首诗精悍短小,却神韵无穷,诗题即清晰的点名了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原委。全诗的意境,与王维的散文名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可互相印证。

  春夜的竹亭,清新而静谧,轻轻掠过的凉风,吹得竹林飒飒作响,远处偶尔传来断断续续的几声犬吠,隔着夜幕中青葱的林子,划破这夜的安宁。以动衬静,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悄然静谧的春夜图。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诗人的思绪飘飞到了山中隐居时的场景,那山涧西边的简陋小屋,那纵情田园的悠然自得,那份清闲自在的生活情致。次日天一亮,好友钱少府就要辞官隐退、隐居山林了,可惜这一切,诗人也就徒有羡慕之情。

  这首诗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面,将诗人的心思无一保留地流露出来。此诗之妙处之一在首句,声音与环境的巧妙结合,以动衬静,细微处着手,渲染出静谧安宁的氛围与意境,让人恍若身临其境。二在末句,借用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蕨而食的典故,表露出诗人对钱少府轻视官场、隐退而居的赞赏与歆羡,同时也传递出自己渴望早日归隐的希望。

  此诗给人以清新美好之感,意境之美油然而现,通过表达对钱少府退而归隐之举的赞赏也表达出诗人渴望归隐之意,韵味悠远。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你喜欢

安阳好,形势魏西州。曼衍山川环故国,升平歌吹沸高楼。和气镇飞浮。
笼画陌,乔木几春秋。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风物更清幽。

()

策杖登山信早凉,山花涧草总能香。扪萝抱水归来倦,不扫苍苔卧石床。

()

菱花镜,无意照梳头。怊怅朱颜容易改,生憎青鬓欲成秋。

脉脉共含愁。

()

五级凌虚塔,三生落发师。都僧须有托,孤峤遂无期。
井邑焚香待,君侯减俸资。山衣随叠破,莱骨逐年羸。
茶取寒泉试,松于远涧移。吾曹来顶手,不合不题诗。

()

石林秪树隐层阿,却向空门别奈何。残烛夜深泉影尽,离筵宾散月明多。

还山逸兴休鱼佩,避世闲踪卧女萝。城郭云林从此别,晓钟声里唱离歌。

()

三代不相复,古礼杂秦仪。皇帝欲自贵,稷嗣诚先知。

置酒长乐宫,欢哗孰敢施。诸生服其圣,希世惟委蛇。

儒者可守成,此言亦庶几。何殊蓄俳优,面谀良可悲。

两生恶污我,自谓不忍为。各行其是尔,史迁烦微辞。

()

月榭风吹瘦。露井烟笼秀。不须人面映、红光透。喜季女宜家,花下香车骤。

燕子来时候。问前度诗人,又到玄都观否。

和白雪、妍华依旧。奈我成衰丑。折一枝、簪在佳人首。

看灼灼风流,娇态应难有。莫遣渔郎走。鸡犬声中,恐认作、秦人洞口。

()

归耕十二载,偃仰谢人徒。种秫足春酝,兄弟时献酬。

念此桑榆欢,误随尘网收。悬旌入于越,洒泪别沧洲。

昔为云中雁,飞鸣自相求。今为完山鸟,翻飞各异洲。

不惜行者苦,常怀居者忧。新坪罔露多,古洞岚烟浮。

狐兔傍人走,豺虎尝昼游。保身在明哲,力穑乃有秋。

尚慎眠与食,庶以慰离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