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杜耒的《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译文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注释

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  

汤沸:热水沸腾。

元朝揭傒斯《寒夜》: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当代阿袁(即陈忠远)《寒夜》:

\"大国何人怜,纷纷为小我。寒夜风雨声,广厦万间破。\"

参考资料:

1、赵山林,潘裕民.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2009-10-1:第248-249页

2、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283

  这首诗因为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前两句,诗人与客人夜间在火炉前,火炉炭火刚红,壶中热水滚滚,主客以茶代酒,一起喝着芳香的浓茶,向火深谈;而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迥别。三、四句便换个角度,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诗看似随笔挥洒,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耐人寻味。宋黄昇《玉林清话》对三、四句很赞赏,并指出苏泂《金陵》诗“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在宫墙自不同”与杜耒诗意思相同,都意有旁指,可说真正读出了诗外之味。

杜耒

杜耒lěi(?——1225),南宋诗人。字子野,号小山,今江西抚州人。尝官主簿,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其事迹见于《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四。

猜你喜欢

飞泉兮浏浏。洗耳固非兮,谁饮我牛。覆谓我污兮,移彼上流。

具人之形兮,奈何忘人之忧。

()

闲窗漏永,月冷霜花堕。悄悄下帘幕,残灯火。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无语沉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相抛嚲。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

午阴多处□□□。杨柳□□□。翠羽无情飞去,红蕖有意□□。
□□□□,□□□□,□□吾生。为报凌烟□□,□□□□□名。

()

饮福初回八陛南,凝旒裒对百神严。睍消尘入康衢润,神应光随北陆暹。

丹槛雉开中扇影,朱绳鹤下五门檐。群生鼓舞明禋毕,却忆花飞舞袖沾。

()

盖公秦末老黔首,饱谙汤火出涂炭。无扰一言教相君,小福三齐大福汉。

从来继乱道不同,纷纷变制徒倥偬。与时休息贵清净,愚者诧为黄老功。

安得麒麟图画日,尽遣曹参师盖公。

()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

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九陌红尘更可哀!

()

恋恋江门愧尔曹,不离酒处见挥毫。等閒岁月抛铅椠,不卖声名到桔槔。

几个儿童供白发,一年灯火伴青袍。看花肯续春来约,莫待黄鹂辞碧稍。

()